朱江明,这位年近五十才涉足造车行业的“老将”,正带领零跑汽车在新势力车企中崭露头角。在经历了首款车型S01的市场挫败后,零跑凭借C11等后续车型的成功,逐渐站稳脚跟,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半年盈利,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
朱江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冒险家。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他严格控制筹码,避免过度冒险。然而,在创办零跑汽车时,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2015年,朱江明离开了他与大华股份共同奋斗20多年的安防领域,投身于完全陌生的汽车行业。他坚信,凭借在安防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他能够避免汽车行业的“大坑”。
然而,零跑的起步并不顺利。首款车型S01在2019年发布后,全年仅交付1000台车,市场反响冷淡。朱江明反思,当时他对汽车行业的了解不足,导致市场推广、定价和线下营销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面对困境,朱江明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并寻找突破点。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零跑推出了第三款车型C11。这款车型在立项之初就备受关注,朱江明决定all in C11,并采取了越级的配置和差异化的策略。通过自研LEAP 2.0架构优化结构、降低成本,零跑成功将C11的售价控制在20万以内,同时提供了远超同价位车型的配置。C11上市后迅速成为零跑的销量担当,月销量从最初的1000多台增长到1万台以上,累计销量已突破25万台。
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为0.3亿元,实现了半年利润由负转正。在销量方面,零跑上半年总交付量为221664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同比增长155.7%。7月份单月交付量更是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达到5.01万辆,连续5个月蝉联新势力月销量冠军。
朱江明将零跑的成功归功于全域自研和成本控制。目前,零跑全域自研的份额已达到65%左右,成本优势明显。以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为例,该技术帮助整车降本近1500元。零跑还在尝试外供零部件,寻找新增量,并成立了主营电驱系统研发的凌昇动力和主营电池技术研发的凌骁能源等全资子公司。
在智驾领域,零跑采取了轻资产策略,注重算力储备和研发投入的效率。朱江明认为,智驾研发的关键是不掉队,且能在合适时机快速应用。目前,零跑已与一汽红旗达成合作,计划联合开发一款面向海外市场的车型。
在海外市场方面,零跑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成功进入了欧洲、南美、非洲等市场。截至2025年6月,零跑在欧洲、中东、非洲等超30个国际市场拥有超600家销售及服务网点。今年4月,零跑与Stellantis宣布将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启动首款零跑车型C10的本地化生产。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朱江明依然保持危机感。他认为,成功者是少数,行业仍在激烈竞争中,零跑也还没达到稳定状态。未来三年将是零跑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势力车企和老牌车企将一决高下。朱江明表示,零跑将继续坚持自研降本和轻资产策略,同时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