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五山校区内,一场关于全球南方国家未来发展的高端对话热烈展开。8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成功举办了其第十二届国际会议,主题为“重塑现代化:中国与全球南方”。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多个国家的顶尖学者,他们就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机遇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期间,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李嘉诚经济学教授柯成兴,以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柯教授抛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在没有全球北方的存在下,世界的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他倡导构建一个灵活多变、不强制参与的多边主义新体系,旨在通过自愿联盟与规则重构,实现“无恶意合作”,即便在缺乏大国共识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国际秩序的有效运作。
柯成兴教授在演讲中进一步指出,全球南方与北方的二元划分并非绝对,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他呼吁摆脱非此即彼的二元制思维,探索介于两者之间的有效合作模式。柯教授认为,一个有效的国际体系不必依赖特定大国的参与,而是应具备自我调适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柯教授还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体系面临的“供应端冲击”与“需求端冲击”,特别是以中美为例,阐述了两者在全球经济中的不同角色与影响。他强调,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张力,只是当前多极格局尚未成型的原因之一,而非全部。因此,构建一个能够适应这种复杂局面的新国际秩序显得尤为重要。
柯教授提出,新国际秩序的构建应基于“无恶意合作”的原则,即便国家间存在分歧与不愉快,也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他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才能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他也指出,当前多边主义面临的新挑战,如美国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态度变化等,都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在演讲的尾声,柯成兴教授分享了他对于未来国际合作的乐观态度。他认为,尽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只要我们保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与自由贸易的原则,就有可能建立一个全新的多边主义体系。这个体系将是一个自愿加入的公共平台,旨在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柯教授的演讲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与深入讨论。许多学者认为,他的观点为当前国际合作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此次国际会议不仅加深了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