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场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总规模首次跨越5万亿元大关,同时,百亿级以上的ETF产品数量也首次突破百只大关。
从ETF市场规模的第一个万亿到第五个万亿,其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仅用4个月时间便达成了这一壮举。本轮市场行情中,ETF持续受到资金的青睐,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投资者对指数投资理念的接受度日益提升,市场投资风格正逐步从个股追逐和择时博弈转向资产配置。这一转变有助于减少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提高价值发现的效率。展望未来,随着股指期货、ETF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的丰富,ETF生态圈将更加成熟,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参与。
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截至统计日,全市场ETF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5.07万亿元。其中,股票型ETF规模最大,达到了3.46万亿元,占比高达68.25%;跨境ETF和债券ETF的规模分别为7537.23亿元和5559.03亿元,占比分别为14.86%和10.96%。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来看,已有14家机构的ETF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
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分别以8591.56亿元和7964.50亿元的规模,位列市场前两名。华泰柏瑞基金的ETF规模则以5649.87亿元紧随其后,位居第三。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的ETF规模也均超过了3000亿元。汇添富基金的非货币ETF规模也突破了1000亿元,年内ETF资金净流入位居市场前列。
在百亿级以上的ETF产品中,数量也首次超过了100只。截至统计日,全市场共有101只ETF的规模达到百亿以上,其中7只的规模更是超过了千亿元。前四只规模最大的ETF均为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82.80亿元的规模,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的规模也分别接近或超过了2000亿元和1900亿元。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和易方达创业板ETF的规模也均超过了1000亿元。
除了主流的股票型ETF外,百亿级ETF中还涌现出了不少热门主题产品和债券产品。例如,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国泰中证煤炭ETF、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等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上。同时,科创债ETF和信用债ETF也表现不俗,今年7月成立的10只科创债ETF中,已有8只规模超过百亿;今年1月成立的4只信用债ETF规模也均突破了百亿大关。博时基金旗下的可转债ETF规模更是超过了600亿元。
对于ETF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华南一家中小公募的投研人士表示,这反映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和指数化投资理念的认同和接纳程度在持续提升。投资者结构正在优化,投资行为也更加理性,这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政策的支持也是推动ETF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据还显示,截至统计日,ETF的总份额为2.81万亿份,较去年年末微幅增长6.04%。然而,最新总规模却比去年年末增长了逾35%。这表明,ETF的规模增长较大程度是由行情上涨带来的,而非单纯依靠增加产品发行等方式。
ETF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未来,随着ETF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者通过ETF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