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变的市场风云中,绿城中国上半年面对盈利难关,却在销售战场上稳扎稳打,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韧性。8月25日,该公司通过中期业绩发布会,由执行总裁耿忠强详细阐述了上半年的经营画卷。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绿城中国的营业收入为533.68亿元,同比下跌23.3%。与此同时,资产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攀升至19.3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0.7%;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9.7%;毛利则为71.59亿元,同比下降21.4%。
耿忠强指出,盈利大幅下滑主要归因于两大因素:一方面,上半年公司交付面积减少22.7%,直接导致收入缩水。但他乐观预计,全年收入水平或与去年持平。另一方面,为了加速去化长期库存,公司主动承受价格折让,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9.38亿元,进而拖累了归母净利润。
尽管盈利面临压力,绿城中国的毛利率却悄然上扬。中期财报揭示,上半年毛利率为13.4%,较去年同期微增0.3个百分点。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上海外滩兰亭2期项目的顺利交付,该项目收入接近50亿元,毛利率高达35%,显著拉动了整体毛利率。
然而,展望全年,受收入结转结构和库存去化难点的影响,绿城中国的毛利率预计将承压,低于2024年水平,处于低位区间。耿忠强强调,公司已售未结项目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已售已结转项目,近年来获取项目的平均毛利率约为15%,部分项目甚至突破20%。他预计,随着近两年新项目的陆续交付,毛利率将逐步温和回升。
在销售领域,绿城中国表现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合同销售额达到约1222亿元,行业排名第二。其中,自投项目销售额约803亿元,权益销售额约539亿元,均位居行业第五。副总裁李骏透露,上半年公司紧跟市场脉搏和政策窗口,以流速优先、量价平衡为原则,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成功抓住了第一季度的市场回暖机遇。
李骏还分享道,上半年绿城中国新开17个项目,价格兑现率和去化兑现率均优于去年全年。同时,公司通过“老盘新做”策略升级存量项目,强化竞争力,加大人员激励和管理层考核力度,最终存量项目超额完成目标。
对于下半年的经营战略,绿城中国将聚焦确定性收益与持续性价值提升。李骏表示,公司有信心和能力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为了冲刺年度销售目标,绿城中国上半年积极拿地。
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业绩会上分析,当前土地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但分化趋势加剧,三四线城市遇冷,一二线城市则频现地王。面对这一形势,绿城中国坚持高标准拿地,上半年新增35个项目,权益土地款达到362亿元,新增货值907亿元,且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88%。
然而,上半年的积极拿地也导致绿城中国的负债水平有所上升。报告期内,公司净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底提升7.3个百分点,达到63.9%。对此,耿忠强坦诚表示,负债率偏高是事实,但优化负债结构的方向不会改变。他预计,到年底公司总负债额度降幅将与去年相当,并强调将在去库存、谋发展、降负债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