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研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实现了稳健增长。据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1.28%;扣非净利润也达到了2.47亿元,同比增长36.51%。
中国电研在报告期间内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电气装备业务收入的增加以及销售回款的上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公司的减值损失有所减少。具体到第二季度,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1.95亿元,同比增长0.54%;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4.22%;扣非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微增0.51%。
中国电研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也显著改善,达到2.6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2亿元,增加了4.44亿元。公司解释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销售回款的增加所致。在业务构成方面,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以6.25亿元的收入和26.84%的占比位居首位,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盈利空间有所压缩,但其销售规模和收入仍在同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研的成套装备业务在手订单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传统家电装备业务成功开拓了北非、德国、巴西等高端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份额;试验装备业务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拓展,逐渐扩大了行业占比。在涂装表面业务方面,中国电研在传统二轮车涂装市场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了涂装输送线关键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并签订了印尼本田摩托车新涂装工厂总承包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摩托车涂装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电研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607件,其中发明专利399件。在报告期内,公司还申请了36件发明专利,并新增了19件发明专利。这些专利涵盖了多项关键技术,如高效低碳串联化成分容技术,该技术在新能源电池后处理系统中得到了应用。随着质检技术服务行业的稳定增长,特别是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的增速显著,中国电研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业务规模和集约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中国电研主要为电器及其相关衍生领域提供产品质量提升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质量技术服务、电气装备、成套装备、环保涂料及树脂等四大业务领域。在法律事务方面,公司此前涉及的一起诉讼案件已达成和解。据悉,中国电研全资子公司擎天材料起诉何涛和烟台枫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案件,涉及金额4000万元,目前二审已开庭尚未判决。而另一起与郑州比克公司的诉讼案件已达成和解,郑州比克公司赔偿2000万元,并于2025年6月底前分期支付完毕。
截至最近交易日收盘,中国电研的股价报收于28.14元/股,总市值为113.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