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田玉市场的乱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群众反映,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和田玉知识的匮乏,采取多种欺诈手段,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在河南省南阳市石佛寺镇,这个国内知名的和田玉加工与交易集散地,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进“榆树庄市场”的和田玉籽料批发区,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顾客在挑选时纷纷戴上塑料手套。摊主直言不讳地透露,这些所谓的籽料其实是经过化学药剂染色的假货。
知情人告诉记者,由于和田玉籽料产量有限,不法商家便以次充好,用低品质的青海料、韩料等仿造和田玉籽料,这些假籽料价格低廉,但外观却足以以假乱真。在一家玉雕店内,老板详细介绍了假冒和田玉籽料的制作过程:先将低端玉料放入滚筒机进行磨光和修型,再通过化学药品浸泡和染色,使其摇身一变成为高端籽料。
不仅如此,商家们还发明了“拔猴毛”的作假手法,通过漂白处理含有杂质的低端玉料,使其看起来更加纯净。在一家名为揭阳汇艺锯台的商铺,老板坦言,店内售卖的所谓“好料子”镯子,其实就是用这种方法造假的低端原料。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商家还将阿富汗玉混入和田玉中销售。阿富汗玉虽然外观与和田玉相似,但价格悬殊。商家们为阿富汗玉配备伪造的鉴定证书,使其在直播间内以高价出售。记者通过联系办证人发现,只需提供阿富汗玉,就能迅速制作匹配的和田玉鉴定证书,每张仅需2元,且保证可扫码验真。然而,这些证书上的出具机构“国石珠宝首饰检验检测中心”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根本查询不到,纯属虚构。
在石佛寺镇国际玉城的市场上,直播电商的兴起为不法商家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走播”生态,主播们手持高亮度的手电,在各个摊位前展示琳琅满目的和田玉产品,并通过与摊主的讨价还价来吸引消费者。然而,记者发现,这些看似激烈的砍价戏码其实都是主播和摊主事先编好的剧本。主播们甚至会销售自己的产品,或者为摊主带货,通过演戏来坑骗消费者。
一些珠宝店还通过夸大宣传来吸引消费者。在广东省四会市的一家珠宝店内,主播们不仅编造剧本进行表演,还宣称所售玉石珠宝具有神奇疗效,如清理人体“脏东西”、覆盖五脏六腑等。这些夸张离谱的宣传手段,让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