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则关于高铁乘坐体验的帖子,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位网友图文并茂地描述了自己在乘坐高铁二等座时,因邻座乘客体型较宽,导致自己难以舒适就座的经历。该网友对此表示不满,质疑铁路部门在售票时未能考虑乘客体型差异。
从网友发布的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座位旁边确实坐着一位体型较为宽大的男乘客。这位网友表示,由于邻座的体型占据了较多空间,自己难以正常使用座位,认为铁路部门在售票时应兼顾乘客的体型因素。
这一话题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有过类似经历。有的网友曾因邻座乘客体型宽大,被迫抬起扶手以腾出空间;有的网友在三人座中间位置时,被两侧体型宽大的乘客挤得难以动弹;更有甚者,邻座乘客几乎占据了整个座位的三分之二,导致自己无法正常乘坐。面对这些问题,一些网友建议受影响的乘客及时联系乘务员协调换座,认为体型较大的乘客同样有权乘坐公共交通,而换座是一种更为务实的解决方式。
针对此事,记者尝试联系事件发布者,但未得到回应。随后,记者以乘客身份咨询了中国铁路12306客服。客服人员表示,若乘客在列车上遇到因邻座体型宽大致使空间拥挤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协商调换座位。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持终端实时查看座位预订及乘车信息,以便进行协调。然而,若列车满员或无空座,可能无法调换座位,乘客需暂时克服困难。
对于网友提出的“能否避免体型差异大的乘客相邻就坐”的改进建议,客服人员坦言,目前购票系统是按照身份证号分配座位的,无法提前获知乘客的体型信息,因此暂无针对性改进办法。
此事件不仅引起了网友的共鸣,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体型宽大的乘客在乘坐公共交通时确实可能占用更多空间,但这并非他们所能自主选择。过度聚焦体型差异容易演变为隐性歧视,正如有网友所言:“他们并不是在侵占空间,只是的确需要更多空间。”这种理解充满了人文关怀。
面对这一难题,铁路部门作为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起寻找合理解决方案的责任。有网友提出让体型超出一定限度的乘客购买两张票的建议,但这一做法与现有购票原则相悖。因此,铁路部门可以考虑设置少量可灵活调整宽度的座位,供体型宽大的乘客选择,并相应地适度上浮票价。这样做既能保障体型宽大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又能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影响。
铁路部门还应积极盘活现有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为受影响的乘客调换座位。这不仅能有效缓解矛盾,提升乘客满意度,更是对“公平服务”原则的践行。铁路部门应展现出人文关怀,通过差异化、精细化的服务去提前规避冲突,既能守住人人平等的底线,又能积极响应不同乘客的切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