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AI科技公司万兴科技宣布了其赴港上市的计划,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已通过董事会会议审议,正式迈出了向港股市场进军的步伐。
对于万兴科技而言,选择在港股市场上市或许能够为其带来更为宽松的亏损容忍度,这对于当前业绩承压的万兴科技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根据万兴科技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业绩出现了大幅波动,全年营收增速由正转负,净利润更是从上年的盈利1.08亿迅速转为亏损1.57亿。
业绩的快速变化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万兴科技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起伏不定。自股价在2023年突破120元高点后,近两年一直在60到80元之间徘徊,市场对其价值的判断似乎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从公司业务战略来看,从早期的软件业务到SaaS化转型,再到如今的AIGC定位,战略方向的频繁调整也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与疑虑。
在宣布赴港上市的同时,万兴科技还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公司已成功接入OpenAI的最新模型GPT-5。然而,这一消息并未在市场上引起太大波澜,截至消息公布后的交易日收盘,万兴科技股价反而收跌2.84%。
市场分析认为,市场对这一消息反应平淡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方面,短期市场看空资金的影响可能引发大盘震荡;另一方面,投资者可能更加看重公司的实际业绩表现。市场对于AI概念股的热情可能已经有所降温,尤其是在过去几年中,市场上炒作AI概念的企业众多,导致市场对此类股票的追捧逐渐趋于理性。
回顾万兴科技的历史,其在AI领域的布局并非一帆风顺。在2023年初AI浪潮兴起时,万兴科技股价飙涨,创始人吴太兵甚至豪言要做千亿市值。然而,随着市场的冷静和监管的关注,万兴科技的股价也逐步回落。尤其是在深交所发布关注函后,万兴科技的主要股东相继发布了减持计划,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尽管如此,随着AI概念的再次升温,万兴科技似乎又看到了重新估值的机会。根据同花顺的数据,目前AI概念板块整体呈涨势,区间累计涨幅显著。而万兴科技的股价也在近期有所回升,但在宣布赴港上市后再次出现回撤。
那么,万兴科技赴港上市真的能带来价值重估吗?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万兴科技并没有被市场低估。由于其2024年净利润为负,采用PS法估值并参考同行业公司,其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合理区间。而AI概念的溢价能否在港股市场得到认可,仍是一个未知数。
从业务层面来看,万兴科技在AI领域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推出了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天幕”和AIGC创意应用软件矩阵等。然而,这些业务的成长性能否支撑起更高的估值溢价仍存疑问。一方面,市面上大模型众多,商业化层面竞争激烈,未来市场格局未定;另一方面,SaaS模式虽然具有经营延续性和现金流优势,但在估值上却可能面临“避险情绪”的影响。
抛开AI市场热度,从公司业绩来看,万兴科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2024年,公司营收虽然有所增长,但扣非利润却转为亏损。销售和研发费用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预期的业绩增长,显示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万兴科技的增长不及预期。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不仅有Adobe等传统巨头占据高端市场,还有字节、快手等科技巨头在AI剪辑领域发力。这些竞争对手在投入决心、资源调动以及用户生态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使得万兴科技在国内市场的增长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万兴科技还需要在AI技术上持续投入和创新,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只有在技术和市场上都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的重估和业务的持续增长。
在AI浪潮汹涌的当下,中国AI力量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万兴科技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打破旧秩序并建立新秩序,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和发展前景。
无论如何,万兴科技赴港上市的消息已经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期待和猜想。未来,这家公司在港股市场的表现将如何?能否真正实现价值的重估和业务的持续增长?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