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险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尤为抢眼,特别是在8月14日,A股保险板块以显著的2.13%涨幅引领市场风向。其中,中国太保股价飙升4.87%,成为当日明星股,中国人保与新华保险紧随其后,涨幅均超过2%,而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也不甘落后,涨幅均突破1%。港股市场上,保险股同样表现出色,阳光保险股价上涨超过7%,中国太保与中国太平的涨幅也分别超过了4%和3%。这一系列上涨的幕后推手,是六年来首次重现的保险巨头间的举牌事件。
具体而言,8月13日晚,香港交易所公布的信息显示,中国平安在8月11日以每股32.07港元的平均价格购入了中国太保H股股票,总计174.14万股,耗资约5583.87万港元。此次增持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的比例从4.98%提升至5.04%,正式达到举牌线。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自2019年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太保以来,保险行业内部再次出现举牌事件。
对于此次举牌,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纯属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中的常规动作。中国太保近期公布的业绩数据也相当亮眼。2025年1月至7月,其子公司太保寿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859.62亿元,同比增长9%;太保产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为1286.28亿元,同比微增0.8%。受举牌消息影响,中国太保AH两股均表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H股一度逼近7%的涨幅,A股也接近6%。
不仅如此,险资举牌的频率近期明显加快,不仅限于同业之间。例如,8月13日,民生人寿通过港股通在二级市场购入了浙商银行H股股份,以每股2.77港元的平均价格买入100万股,耗资276.79万港元。此次交易后,民生人寿持有浙商银行H股的比例从4.98%提升至5.00022%,同样触发了举牌条件。今年以来,险资举牌银行股的案例层出不穷,包括平安人寿举牌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股,以及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等。
银行股因其平均股息率超过5%,远高于险资负债端的成本,成为了险资对冲利率下行的重要资产配置选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1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举牌次数高达25次,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0次。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持有高股息银行股可以计入FVOCI科目,从而减少利润表的波动。监管要求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A股,叠加长期投资试点的扩容,银行股因其良好的流动性和庞大的体量,成为了险资的主要投资对象。
中国太保旗下的寿险和产险公司还被动举牌了赴港上市的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月7日,东阳光药通过发行新H股作为换股对价,私有化其香港上市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过程中,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分别持有东阳光药H股605.86万股和148.78万股,占其H股股本的比例分别为5.38%和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