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工、工业制品及原材料市场掀起了一波涨价潮,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波涨价潮背后,市场普遍关注三大问题:涨价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涨价趋势能否持续?以及,这是否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业绩复苏的机会,并如何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价格变动往往是经济回暖的先行指标。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了《市场探“涨”》系列报道,旨在揭示这一系列价格变动背后的市场活力与商业逻辑变化。透过涨价声浪,我们聆听经济复苏的脚步,在市场的起伏中寻找未来的希望。
钨市近期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根据8月15日的市场数据,钨制品价格全面上涨,其中APT(仲钨酸铵)报价达到30万元/吨,黑钨精矿和白钨精矿(≥65%)的价格也突破了20万元/吨大关,与年内低点相比,涨幅均达到了45%,甚至超过了2011年的历史高峰。
“从业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如此高价。”一位福建钨行业的资深人士感叹道。
回顾钨价的这一轮上涨,从4月中下旬开始,白钨精矿和黑钨精矿的价格每日都以近千元的速度稳步上涨,到5月末已经突破了17万元/吨。7月中旬,钨价继续强劲上涨,屡创历史新高,黑钨精矿价格突破18万元/吨。
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如章源钨业、厦门钨业和翔鹭钨业的长单报价在半个月内涨幅过万。例如,厦门钨业8月上半月APT含税现款长单价格为27.95万元/吨,环比7月下半月上涨了1.65万元/吨。章源钨业8月上半月的长单采购报价也全面上涨,其中55%黑钨精矿报价为19.25万元/标吨,55%白钨精矿为19.15万元/标吨,APT(国标零级)为28.30万元/吨。
那么,是什么推动了钨价的飙升呢?一位钨矿企业负责人分析指出,钨矿开采指标的收紧、环保监管的加强、在产矿山资源品位的自然下降,以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带来的需求提升,共同推动了钨行业的景气度上升。国际市场上欧美钨价的快速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国内市场的看涨情绪。
然而,在这波涨价潮中,钨产业链上的企业却喜忧参半。
上游矿企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利润率大幅提升。例如,章源钨业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32.65%;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2.54%。公司表示,由于钨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聚焦主业,积极拓展市场,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快速供货能力,实现了销售量的增长,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翔鹭钨业的半年报也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3.24%;归母净利润为1838.3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相比之下,产业链终端的硬质合金企业则面临原料成本上升的压力,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九江金鹭硬质合金、华锐精密等行业代表企业发布了调价通知,称由于硬质合金主要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将对公司旗下硬质合金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调整。
对于钨市的后市走势,上海有色网分析师李加会表示,短期来看,钨精矿供应收紧导致钨市场产业链价格快速上涨,下游硬质合金企业纷纷发布调价通知跟涨原料端。然而,终端下游企业的需求略显疲软,市场成交持续缩量。因此,钨市的供需平衡可能会在长期需求缩量的情况下重新进入调整期。后续需要持续关注全年指标数据以及部分新增矿山的释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