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鞋履品牌勃肯鞋(Birkenstock)近日公布了其第三财季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品牌在4月至6月期间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总收入达到6.35亿欧元,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在汇率调整后的增长率更是高达16%。
在所有市场中,Birkenstock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真正使其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是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亚太地区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1%,汇率调整后的增长率更是攀升至24%,总额达到6320万欧元。这一增速远超美洲的10%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EMEA)的13%。
在中国市场,Birkenstock通过加速线下布局,从高端百货到城市地标商场开设多家门店,并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深入年轻消费者群体,成功将品牌的舒适理念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符号。如今,Birkenstock不仅是一款凉鞋,更成为了Z世代和都市白领表达态度、追求健康、休闲和高端简约生活理念的时尚选择。
从业务结构来看,Birkenstock的批发业务增长了15%,汇率调整后增长至18%,总额为3.902亿欧元;零售业务也实现了9%的增长,汇率调整后增长至12%,达到2.439亿欧元。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渠道的扩张,还得益于提价策略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同时,品牌的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59.5%提升至60.5%。
在财务表现方面,Birkenstock的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增长了17%,达到2.183亿欧元;净利润更是同比飙升73%,达到1.292亿欧元。即便剔除特殊项目,利润也实现了26%的增长。
Birkenstock在亚洲的扩张正值全球鞋履市场两极分化之际。一方面,以On和Hoka为代表的极度运动化跑鞋品牌正在抢占性能与潮流的双重赛道;另一方面,围绕生活方式的休闲鞋履正在向高端化方向发展。而Birkenstock的优势在于其早期通过电影合作以及与Dior Men、Rick Owens等品牌的跨界联名,成功将德式凉鞋引入高端时尚领域,从而获得了更高的溢价空间。
在中国市场,这种定位使Birkenstock避免了与运动鞋巨头Nike和Adidas的正面竞争,而是与UGG、Crocs以及部分小众设计师品牌争夺都市休闲鞋的市场份额。尽管面临关税问题,但Birkenstock的需求依然持续旺盛。分析师指出,该品牌在7月份因关税而提价后,并未遭遇批发伙伴的反对或取消订单,这表明Birkenstock具有强大的定价权,能够在不损害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利润率。
Birkenstock的管理层维持了全年的预测,预计2024/25财年汇率调整后的收入增幅将达到15%至17%的上限。考虑到中国消费升级的结构性机会以及Birkenstock在亚洲的相对稀缺定位,其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Birkenstock在2021年以约40亿欧元的估值将多数股权出售给了LVMH支持的私募基金L Catterton及Bernard Arnault家族投资公司Financière Agache。这一交易不仅为Birkenstock带来了资金支持,更将其纳入了奢侈品帝国的增长引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