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并逐步发展成为主流投资策略。自2004年ESG概念受到高度关注以来,特别是在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成立后,ESG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响应国际ESG发展趋势,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ESG在国内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保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该行业在环境责任等可持续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提升ESG治理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成为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公司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受相关政策影响,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的公司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而公众对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ESG实践效果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为了深入了解该行业的ESG表现,我们以披露了ESG相关报告的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详细分析。
据联洲信评(UCCR)ESG专项小组统计,截至2024年11月29日,A股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中主动披露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公司共有97家,占该行业上市公司的42.36%。尽管这一比例显示出一定的披露意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结合联洲信评ESG评级模型及标准,我们对这97家上市公司的ESG绩效进行了综合分析。然而,由于目前上市公司ESG信息仍以自愿披露为主,且缺乏规范格式,部分公司披露的ESG相关数据不完整,导致ESG相关议题讨论的可比性降低。因此,以下评级结果仅作为基本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决策依据。
评级结果显示,97家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上市公司中,无一获得AAA或AA评级,仅有2家公司获得A评级。大部分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分布在BBB、BB和B之间,其中B级占比最高,达到35.05%。这表明,被评级的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上市公司的ESG整体水平相对一般,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分析ESG得分情况,我们发现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的ESG得分分布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但均值较低,说明该行业的ESG发展水平较为一般。部分公司对ESG的认识尚不够深刻,投入不足;部分公司虽然意识到ESG建设的重要性,并在经营中予以关注,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些公司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信息披露相对薄弱,各议题治理水平不平衡。
在E(环境)、S(社会)、G(公司治理)这三个子类中,G(公司治理)的中位数最高,而E(环境)的中位数最低。这表明,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在G(公司治理)方面的治理水平整体较为完善,在S(社会)方面的建设水平也较高,但在E(环境)方面的建设和治理水平相对较差。未来,该行业公司应更加关注E(环境)的建设,以提高ESG建设的整体效果。
我们还从省份分布和公司规模等角度对ESG评级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上市公司相对更加重视ESG建设,而经济较差地区的公司对ES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大型公司在各项评级中均有较高的占比,表现优于中型公司。
从公司性质来看,外资企业的ESG整体表现优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本次评级中,获得A级的两家公司均为外资企业。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外资企业在ESG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
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的ESG表现整体一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该行业公司应继续深化对ESG的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ESG治理水平,以推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