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创债新政实施以来,市场反响热烈,短短三个月内,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规模已突破8800亿元大关。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5月7日至8月7日,全市场共发行了698只公募科技创新债券,计划发行总额高达8806.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有了显著增长,去年同期全市场仅发行了187只科技创新债券,总规模为1976.08亿元。这一变化无疑彰显了新政的强大政策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债新政的一大亮点在于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数据显示,在这8800多亿元的科创债中,金融机构主体共发行了3130.45亿元,占比高达35.55%。其中,银行成为发行主力军,34家银行共发行了2303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券商也积极参与其中,38家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541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除了金融机构外,越来越多的中小机构和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科创债市场。例如,九江银行、成都市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以及毅达资本、金雨茂物等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都成功发行了科技创新债券。这一趋势不仅丰富了科创债的发行主体,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从票面利率来看,近三个月新发科创债的票面利率普遍较低。698只债券的平均票面利率为1.8994%,其中最低票面利率甚至达到了0.01%。以AAA级主体为例,其科创债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这一低利率环境无疑为发行主体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融资条件。
新发科创债的期限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大多数新增的科创债发行期限都在3年以上,其中12家发行主体的债券期限在15年及以上,50家在10年及以上。3年期以上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规模占整个新发规模的比重高达75.8%。这一长期限的发行结构有助于发行主体更好地规划资金使用,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投资回报。
在发行主体方面,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仍然是科创债市场的主力军。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参与度也在逐渐提高。在近三个月新发的600余只债券中,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数量达到了94只。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态度,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整体来看,科创债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积极响应。随着新政的不断深入实施,预计科创债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为更多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