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近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揭示了这家千亿级家电巨头面临的复杂挑战。尽管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超过56%,达到4.39亿元至5.71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却出现下滑,同比减少2.17%至25.82%,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扣非净利润下降的情况。
四川长虹的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被投资企业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这一增长属于非经常性收益。然而,当剔除这一因素后,公司房地产业务和海外家电业务的毛利下滑成为导致利润缩水的主要原因。据2024年财报显示,房地产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3.87%,海外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86个百分点。
从整体业绩来看,四川长虹的利润增速持续放缓,资产质量面临压力。从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虽然从2.85亿元增至7.04亿元,但同比增速却从527.35%大幅下降至2.30%。同时,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52亿元增至4.19亿元,增速也从500.94%降至6.53%。2024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降至10.02%和1.74%,均创下近年新低。
作为四川长虹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家电业务在2024年实现营收450.91亿元,占总营收的43.93%。尽管营收同比增长15.29%,但成本同比上涨18.06%,导致毛利率下降2.05个百分点。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细分品类的毛利率全线下滑,显示出家电业务整体承压。
为了应对中大容积冰箱产能缺口,四川长虹旗下子公司长虹美菱计划投资8.77亿元建设合肥智慧家电产业园,新增年产90万台冰箱的产能。然而,这一项目采用自筹资金模式,将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同时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扩产能否转化为利润增长仍充满不确定性。
四川长虹对小米的代工依赖已成为其业务结构的重要特征。自2017年起,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开始为小米提供代工服务。然而,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将于2025年11月投产,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年产300万台空调的目标。这一消息对四川长虹构成了潜在威胁,因为其代工订单可能面临被分流的风险。
四川长虹曾是国内彩电行业龙头,但因押注等离子电视失败,过去十年间逐渐掉队。为了维持规模,公司转向利润微薄的代工业务,导致营收增长与利润水平严重脱节。尽管2024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扣非净利润仅为4.19亿元,盈利能力远低于海信、创维等同行。
为了应对困境,四川长虹近年来尝试通过改革恢复竞争力,如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但受制于行业价格战,效果尚未显现。公司还推进智能制造升级,旨在打造智慧家电产业园项目,但需要平衡扩产成本与市场风险。在多元化布局方面,房地产与海外业务反而成为利润拖累,亟需调整战略。
业内认为,四川长虹需减少对代工业务的依赖,通过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提升自主产品毛利率。同时,公司需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并谨慎评估扩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以避免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升。在多元化业务方面,房地产业务可探索轻资产模式,海外业务则需加强本地化运营,以规避关税与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