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针对社会上关于水果价格昂贵的讨论,发布了一段视频进行回应。余惠勇在视频中坦言,尽管水果看似普通,但真正了解水果品质的人并不多。
他强调,百果园始终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水果。余惠勇指出,水果的品质差异巨大,即便是外观相似的水果,内在品质也可能相差四五倍。市场上便宜的水果往往供大于求,而真正优质的水果则供不应求,这也是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他提到,尽管有人抱怨百果园价格高,但公司拥有几千万的会员,这些会员认可百果园的价值,是公司存在的基础。
余惠勇进一步表示,商业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类是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教育消费者,让他们了解水果的品质和价格差异。他认为,消费者在面对众多选择时,往往只关注价格,而忽略了品质。百果园不会迎合这种只看重价格的消费观念,而是希望通过教育,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对百果园的价格表示质疑,有人称“月薪2万元也吃不起”,还有人抱怨百果园越来越贵,质量却越来越差。然而,余惠勇坚称,百果园不会在品质上做出让步,哪怕这意味着价格无法进一步降低。
百果园自2001年由余惠勇以400元起家创立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然而,自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后,公司业绩出现了下滑。2024年上半年,百果园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11%和66.06%。财报显示,百果园2024年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亏损。
消费者对于百果园价格的敏感并非没有依据。有消费者展示购物小票称,在百果园购买四个进口樱桃李就花费了51元。尽管价格高昂,但在某些时期,如新鲜荔枝上市时,百果园的销量仍然可观。今年暑期热播剧《长安的荔枝》播出期间,百果园荔枝的销售金额超过了7700万元,公司股价也一度上涨超过20%。
然而,股价的短暂上涨并未能持续。目前,百果园的股价震荡下行,每股报1.75港元,总市值为26.94亿港元。与此同时,公司的门店数量也在减少。截至2024年年底,百果园的零售门店数量同比净减少966家,仅剩5127家。加盟店数量也从6081家减至5116家,平均每天关闭近5家门店。
面对业绩下滑和门店减少的困境,百果园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品质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