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扰的A股市场,每天都有无数“涨停”的故事在上演,热点概念如流星划过夜空,璀璨而短暂。然而,在这片充满诱惑的资本海洋中,坚持“宁可错过,不要做错”的投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市场的喧嚣,许多投资者往往难以抵挡住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投资机会。但实际上,超越自己能力圈的投资,就如同踏入未知的雷区,风险重重。正如“股神”巴菲特,他虽错过了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但他的投资业绩依然卓越,6年间赚取超5万倍的收益,伯克希尔股价在过去14年中更是上涨了近6倍,年化收益率高达15%。
投资的首要任务,不是追逐收益,而是管理风险。那些最优秀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生涯中几乎没有出现过重大的不可逆亏损。他们深知,只有经过时间考验、盈利模式清晰的企业,才值得他们投入真金白银。因此,他们往往对新兴行业保持谨慎态度,因为这些行业尚未经过市场的洗礼,盈利模式尚不明确。
在这方面,对冲基金TCI的掌门人克里斯·霍恩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位曾被誉为“基金猎手”的基金经理,在资本市场沉浮20年后,最终选择了专注于“长期深度价值投资”。他强调,在投资前一定要思考一个问题:30年后,这家公司还会存在吗?这一理念,与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不谋而合。
霍恩认为,真正具有长期复利能力的公司寥寥无几,它们拥有强大的定价权、深厚的护城河、稳定的治理结构和自我修复机制。而剩下的绝大多数公司,即便短期内创造了超越资本成本的价值,长期来看,也很难积累真正的超额价值。这是因为,许多投资者低估了竞争和颠覆的力量,只看到了眼前的繁荣,却忽视了随之而来的风险。
新兴行业虽然充满机遇,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行业往往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盈利模式尚不明确,技术壁垒也不稳固。因此,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错过新兴行业的热门公司并不是过错。相反,他们更倾向于投资于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具有稳定盈利模式的传统行业。
巴菲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投资始终围绕着保险、银行、债券评级、能源、饮料等传统行业进行,取得了卓越的投资业绩。他坦言,虽然欢迎创新和变化,但作为投资者,他不会参与那些迅速膨胀、变化莫测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虽然可能提供巨大的胜利机会,但缺乏他所追求的确定性。
新兴行业大多基于技术优势,但这种优势往往随着行业的成熟而逐渐减弱。一旦技术进步放缓,竞争对手就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越领先企业。因此,基于专有技术的成本优势并不多见且持续时间不长。相比之下,与客户锁定的规模经济才是最强的进入壁垒。
最后,新兴行业的护城河往往不够坚实。许多投资者误以为自己拥有护城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护城河可能会逐渐消失。只有经历过多次下行周期考验的公司,才能提供价值投资者所需要的确定性。因此,巴菲特强调,他们寻找的是那些在未来10年、20年几乎可以肯定依然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在投资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持原则、谨慎行事、耐心等待,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就像打棒球一样,你要让一个接一个的好球飞来,你才能挥棒。”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市场中,每一位投资者都应该学会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更不要被热点概念所牵引。只有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和底线,才能在资本的海洋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