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现金流指数基金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成立热潮,这一趋势仅次于中证A500相关产品的热度。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7月份内共有41只现金流指数基金宣告成立,其中32只集中在7月单月内。这批新基金的加入,使得市场上现金流指数基金的总数攀升至73只,覆盖了6种不同的指数类型,例如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等。
观察现有产品,现金流指数基金的当前规模与成立时的规模大致相当,但不同产品间的资金青睐程度却大相径庭。部分产品规模实现了超过30亿元的大幅跃升,而有些则在成立后规模有所下滑。相关统计显示,尽管自由现金流类ETF自成立以来吸引了资金净流入,但与底层成份股的自由流通市值相比,这一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市场对这类资产的配置潜力依然巨大。底层个股的估值依然主要基于其现金流稳定性和分红能力等基本面因素。
这股成立高峰自7月起持续至今。8月7日,兴业基金宣布,其兴业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正式成立,募集规模达到3.55亿元,吸引了2686户有效认购。据Wind统计,包括这只基金在内,市场上的现金流指数基金总数已达73只。7月至今,成为现金流指数基金最为密集的成立期。
回顾历史,现金流指数基金最早于今年2月面世,4月时曾迎来一波小高潮,当时共有19只基金成立,涵盖了国证自由现金流、中证800自由现金流等多个品种。然而,5月和6月的成立数量有所减少,分别为7只和4只。进入7月,这一趋势逆转,当月成立的现金流指数基金数量激增至32只,超过了此前所有成立基金的总和。进入8月,这一热潮仍在继续,截至8月7日,已有9只新基金成立。
在这波成立高峰中,不仅基金数量大幅增加,跟踪的指数类型也日益丰富。除了原有的国证自由现金流、中证800自由现金流等指数外,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等新类型也应运而生。同时,新进入的基金公司如苏新基金、华富基金等也加入了这一领域。从规模上看,7月以来成立的基金中,有多只募集规模超过10亿元,显示出市场的热烈反响。
现金流指数基金的投资逻辑在于“现金造血能力优先”。这一指数策略是对传统指数基于现金流维度的风格因子提炼,凸显了指数成份股中的现金流属性。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上市公司实现稳定现金分红的基础。因此,这类指数在编制时往往会穿透账面利润的表象,聚焦于那些扣除所有必要开支后仍能产生充沛现金流的企业。这种投资逻辑有助于规避高杠杆企业的财务风险。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5家基金公司布局了现金流类指数基金,涵盖了普通指数基金、ETF、ETF联接基金等多种类型。随着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现金流指数的种类也从最初的一两种扩展到了现在的6种。其中,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是较为新的一种,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去年11月发布,旨在反映中证500指数样本中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尽管现金流指数基金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市场上仍有新的指数和基金产品等待推出。例如,中证指数公司于今年7月发布了中证A500自由现金流指数,但截至目前尚未有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面世。还有多家公募旗下的现金流指数基金正在发行或定档待发。
从业绩表现来看,运行超过3个月的现金流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约为4.07%。其中,业绩最好的南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的回报率超过了10%。其他如华泰柏瑞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等产品的回报率也均超过了9%。从规模上看,部分基金的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如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的规模已接近40亿元,较成立时增长了逾30亿元。然而,也有部分ETF类现金流产品的规模自上市以来有所下降。
尽管有资金涌入这类资产,但晨星表示,目前自由现金流ETF的累计资金净流入与底层成份股的自由流通市值相比,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流入的资金规模尚未对个股价格构成实质性冲击,资金进入的节奏与市场承接能力保持着相对平衡。因此,就现阶段而言,自由现金流ETF的资金流入对标的资产的影响整体可控,超额收益的持续性仍具备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