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啤酒市场这片竞争激烈的战场上,一场关于高端化战略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曾经稳坐头把交椅的百威亚太,如今在中国市场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8.2%,收入减少9.5%。与此同时,喜力集团却凭借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尤其是红爵啤酒销量的翻倍,成为了百威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百威亚太的困境,不仅仅是销量和收入的下滑,更是其在中国市场高端化战略上的迷失。曾经依靠强大的渠道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百威在中国高端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但如今却面临着消费降级、渠道结构失衡以及本土品牌崛起的多重压力。Euromonitor数据显示,百威亚太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已从2015年的近50%下滑至如今的40%左右。
相比之下,喜力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则显得尤为耀眼。通过与华润雪花啤酒的强强联合,喜力不仅获得了强大的渠道支持,更在本土化营销和产品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喜力红爵以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极具性价比的价格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实现了销量的翻倍增长。这一成就,无疑为喜力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的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啤酒市场的结构性变革,正在加速进行。一方面,消费者对高品质体验和极致性价比的追求,正在撕裂传统高端市场。百威主打的10元以上高端带持续萎缩,而8元价格带的燕京U8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则备受青睐。另一方面,精酿啤酒赛道的爆发式增长,也呈现出消费者对高端啤酒产品文化内涵和品质体验的全新需求。辛巴赫、金星等精酿品牌凭借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元素,成功切入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渠道结构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随着即饮渠道动能的减弱和非即饮渠道战略价值的凸显,啤酒消费场景正在从社交聚饮向家庭自饮迁移。喜力借助华润的庞大终端网络,实现了三四线市场的深度渗透,形成了系统性渠道优势。而百威则因在非即饮渠道的滞后布局,不断退守。
在存量竞争阶段,国际巨头与本土品牌的攻守易位成为常态。百威在高端市场面临华润(喜力)、青岛(奥古特)、嘉士伯(1664)等多重夹击,而在大众市场则遭受燕京U8等次高端产品的份额蚕食。精酿啤酒的崛起,更是触发了行业的二次分化,加速了高端分化进程。
面对市场的深刻变革,啤酒行业未来高端化战役的核心,将是品质根基的强化、消费痛点的精准穿透与长期战略定力的坚持。头部品牌正将品质革命渗透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全方位夯实品质根基。同时,从消费端深挖高端需求中的痛点,以差异化风味与包装解决方案回应消费者期待。高端化是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与品牌建设,耐心培育市场,将高端化融入企业运营的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