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X会员店近日正式宣布其在国内的最后一家门店——上海森兰店将于8月31日关闭。这家门店不仅是盒马X会员店的首店,其关闭也标志着盒马X会员店业务的全面收缩。从2020年10月森兰店的盛大开业,到如今黯然离场,盒马X会员店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折。
开业之初,盒马CEO侯毅曾豪言要与Costco、山姆正面竞争,快速提升自身实力。然而,三年过去,盒马X会员店仅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开设了十家门店,与山姆的五十六家门店相比,差距显著。营收规模上,盒马“三兄弟”——生鲜、NB和X会员店的总营收勉强与山姆相当,但X会员店单线的表现远未达预期。
2023年,盒马X会员店发起了“移山价”价格战,试图与山姆一较高下,但市场反响平平。2024年3月,侯毅卸任盒马CEO,严筱磊接任,这一人事变动伴随着盒马业务线的大调整。X会员店作为一线城市新中产市场的大杀器,快速收缩,仅一年多时间便走到了尽头。
盒马X会员店的退出并非偶然,其背后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更有消费市场格局变化的时代背景。盒马X会员店与阿里大生态的格格不入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阿里擅长线上业务,而仓储会员制超市则更侧重于线下服务,两者在业务模式上存在根本差异。阿里电商生态的多元化、开放性与仓储会员制超市的高度中心化、封闭性相悖,导致盒马X会员店在阿里生态中难以获得有效支持。
盒马X会员店在自有品牌经营和供应链管理上也存在明显短板。山姆的自有品牌占比超过50%,而盒马X从未超过30%。在品控和选品上,盒马X也未能达到山姆的水平。同时,盒马X采用的“产地—大仓—门店”三级供应链体系效率低下,跨区域调拨比例高达40%,导致部分商品周转天数过长。
在与山姆的竞争中,盒马X会员店的后发劣势显露无遗。山姆作为老牌仓储一体式会员制超市,对消费者心理的掌握、对业态的理解以及成本-收益的经济核算上都更为成熟。盒马X虽然试图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但这一策略不仅与高端市场的定位相悖,还导致了利润空间的压缩。山姆则从容应对,通过提高线上业务力度和配送效率来巩固市场地位。
门店选址也是盒马X会员店的一大败笔。山姆选址注重成本控制,向大城市远郊县域和都市圈的低线城市下沉,而盒马X则青睐城市CBD商圈,导致租金昂贵、空间有限且人流分散。盒马X看似光鲜亮丽的门店,实则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在消费降级、新中产人群流失的现实背景下,盒马X会员店的退出并不意外。这一决策不仅是业务收缩,更是阿里集团业务布局战略调整的一步。盒马将重心重新放回线上业务,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企业经营需要审时度势,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必要时做出果断决策。盒马X会员店的退出,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