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成功跃升至2万亿元大关,这一水平已逼近十年前的牛市高峰。然而,与2015年的情况相比,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内在逻辑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回顾2015年,那时的融资余额在市场的狂热情绪和杠杆的无序推动下迅速膨胀,最终以市场的剧烈震荡告终。相比之下,2025年的这次突破则是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监管力度持续加强以及投资者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实现的,这标志着A股市场正步入一个更为稳健和理性的发展阶段。
方正证券的分析指出,融资融券规模的扩大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预示着A股市场的慢牛行情有望继续。中期来看,TMT、顺周期以及消费板块值得关注;而短期内,券商板块则可能因市场上涨和成交量放大而迎来补涨机会。
从具体的融资融券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8月5日,有多只个股的融资融券余额超过了100亿元。其中,东方财富以232.35亿元的余额位居榜首,中国平安紧随其后,达到了218.52亿元。贵州茅台、比亚迪、中信证券和长江电力等也均跻身百亿元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资融券余额排名前二十的个股中,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如江淮汽车、赛力斯和宁德时代等均榜上有名。同时,近期备受瞩目的科技股如新易盛和中际旭创等也位列其中。华安黄金易ETF和易方达黄金ETF等ETF产品也挤进了前二十强。
再来看近半年的融资交易情况,东方财富在2月7日至8月5日期间,共被融资买入1655.57亿元,位居首位。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同样表现不俗,融资买入金额达到了1110.19亿元。在港股市场火热的背景下,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ETF和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等也吸引了大量融资买入。
对比2015年6月18日的数据,当时两融余额创下2.27万亿元的天量,而两融余额前十名的个股中,除了几只ETF产品外,金融股占据了主导地位,制造业中仅有中国重工入围。从融资买入金额来看,当时投资者对金融股的追捧程度极高,中信证券和中国平安的融资买入金额均超过了4000亿元。
经过十年的发展,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15年时,投资者更倾向于集中涌入金融板块,交易行为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跟风性。而现在,随着两融标的数量的大幅增加,投资者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行为也更为分散和多元化。金融科技龙头东方财富虽然仍然吸引了大量资金,但其他行业的优质个股也获得了充分关注,市场投资工具更加丰富,资金流向更为均衡。
方正证券认为,当前两融余额虽然处于历史高位,但占流通市值和成交比重仍处于历史中枢水平。随着两融规模的持续提升和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A股市场有望继续向好。在结构上,中期可以关注盈利周期底部回升的板块,如TMT、顺周期以及消费板块中的强“阿尔法”特征标的;短期则可以关注受益于市场上涨的券商板块补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