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立秋已至,夏末伏尽,你准备好迎接秋天的收获了吗?

   时间:2025-08-08 01:01:2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立秋节气:夏末的尾声与收获的序曲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一员,标志着夏季的渐渐远去和秋季的悄然来临。这一节气,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35°时,即为立秋,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至9日之间。2025年的立秋,精准地定格在8月7日的13点51分19秒,农历闰六月十四。

尽管立秋象征着秋季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炎热天气的立即结束。按照传统的“三伏”推算,立秋往往仍处于“三伏”之中,因此初秋时节天气依然炎热,真正的凉爽往往需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热量的积累需要时间,夏至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尽管日照时长逐渐缩短,但每天接收的热量仍然超过散失的热量,导致气温继续攀升,直至七月中下旬达到最热。

立秋时节,我国的天气格局也发生显著变化。雨带逐渐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这些地区进入雨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防汛进入关键期。而长江流域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高温高湿的伏旱天气。

在农业方面,立秋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双季晚稻则需抓紧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需及早进行。棉花进入结铃期,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的需求迫切,此期受旱将严重影响最终收成。

立秋期间,自然灾害也不容忽视。夏季风影响明显,水汽充足,降水丰富,易形成洪涝灾害。同时,7、8月份是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多发时节,带来大风、降温、风暴潮等危害。伏旱和地质灾害也是这一时期需要防范的重点。

立秋三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一候凉风至,暑气渐消,秋风带来丝丝凉意;二候白露生,清晨的草地上开始出现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秋蝉在枝头唱响最后的歌谣。这些自然现象,不仅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民间,立秋还有许多习俗。南方有“啃秋瓜”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贴秋膘则是通过称重来检验夏季的体重变化,体重减轻被称为“苦夏”;祭祀土地神也是立秋时节的重要活动,人们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