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界,苏敬轼这个名字无疑是一个传奇。他不仅在百胜中国掌舵26年,更将自己的经营哲学凝聚成两本著作——《正路》系列,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有人为之喝彩,认为其中蕴含的管理智慧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些理论或许已经过时。
苏敬轼的经营之道,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领悟。2022年,他首次将自己在百胜中国的经营心得整理成《正路:我在百胜餐饮26年的感悟》。此书一出,虽然得到了一些同行的认可,但也有人不以为意,认为书中的理论过于宏观,缺乏实际操作的价值。
然而,随着2025年《正路2:我一生的追求和实践》的出版,苏敬轼的经营智慧得到了更为深入的解读。零售、餐饮界的人士开始重新审视他的作品,通过显微镜般的观察、扫描、复盘和总结,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或许从未真正学透苏敬轼的管理哲学。
肯德基,作为百胜餐饮集团旗下的知名品牌,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昔日的西式高档餐厅到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家外食堂,这一转变正是苏敬轼所期望看到的。他认为,真正的成功并非一时的辉煌,而是能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外界对于百胜中国成功的质疑,苏敬轼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百胜中国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总部的赋能和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努力和创新。这一点,甚至连百胜美国总部也未能完全理解。全球CEO曾向苏敬轼发问:“为什么同样是百胜,偏偏中国团队可以做到这样的高度?”
苏敬轼的经营哲学中,“餐厅经理第一”是一个核心理念。他认为,餐厅经理是连接总部和基层的关键纽带,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餐厅的运营效果。因此,他在百胜中国的管理架构设计中,将餐厅经理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并为之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苏敬轼看来,学习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点,在他初入中国市场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时,麦当劳已经凭借其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和现代化的物流、仓储、配送系统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而肯德基则面临着人才短缺、供应链空白等重重困难。
然而,苏敬轼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通过挖掘麦当劳离职的高管、建立餐厅标准化运营等方式,逐步构建起肯德基在中国的运营体系。同时,他还敏锐地观察到麦当劳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调整和创新。
在工业化与标准化的问题上,苏敬轼同样表现出了他的辩证思维。他认为,工业化虽然能够简化标准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如果过度工业化导致口味变化,则要小心尝试。因此,在肯德基中国的产品创新中,他既保留了工业化的基础,又根据食材的口感和新鲜度进行了现场制作的调整。
苏敬轼的领导风格同样值得称道。他善于倾听手下的意见,并能够综合各方智慧形成全新的提案。他的手下都对他的倾听能力和整合能力赞不绝口。在面临总部质疑和人事安排时,他也能够坦然面对、开诚布公地沟通,最终赢得了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离开百胜中国10年后,苏敬轼回看当年的决策,虽然认为有些事情或许可以做得更好、更早一些,但总体上他感到宽慰的是,自己没有犯下大错。他用26年的时光为百胜在中国市场创建了一套稳健的运营体系,这套体系已经能够自我运转、不因人事更迭而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