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主任郑栅洁详细介绍了“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距“十四五”规划收官已不足半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郑栅洁指出,回顾五年前的规划目标,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等关键指标均符合预期,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更是超预期完成。同时,规划中的102项重大工程也均顺利推进。
发布会上,郑栅洁强调,中国在这五年中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及历史性成就,已成为全球发展中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在经济实力方面,中国连续跨越多个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140万亿元,增量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中国的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了近50%,研发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这一投入不仅促进了科技进步,也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民生福祉方面,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5%。医疗领域新增了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数亿人次。同时,在养老和育儿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和托位数均大幅增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绿色发展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之一。中国在增绿、治污、用能、循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煤电,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大幅缩减。
在坚定履行“双碳”承诺方面,中国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中国与多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成果惠及多国,推动了产业、交通、就业和民生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郑栅洁表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十四五”期间突飞猛进,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能源生产和人力资源的第一大国。实体经济根基日益牢固,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创新“势能”持续转化为经济“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共同繁荣之路。外国旅客入境量大幅增长,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同时,大国储备体系加快构建,粮食和能源自给率保持稳定,为应对各种冲击提供了坚实保障。
郑栅洁总结道,“十四五”时期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为全球发展创造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