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舞台上一项新的战略动向引发了广泛关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在华盛顿举行外长会议,共同推出了“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此举被视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意图重塑国际稀土格局的一部分,标志着四国稀土联盟的初步成型。然而,这一变化并未让中国感到意外,因为中国早已在稀土领域进行了周密的战略布局。
稀土,这一被誉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的宝贵资源,在高科技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智能手机、绿色能源汽车,到军事装备和卫星通信,稀土元素无处不在,成为支撑众多尖端科技发展的关键。在全球稀土市场中,中国凭借丰富的储量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其不仅拥有可观的稀土储量,更在稀土的加工技术和产业链建设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稀土产品。
面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强势地位,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寻求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特别是在军事装备和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供应存在高度依赖,这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不仅在特朗普时期就推动了国内稀土产业的发展,还积极寻求与国际盟友的合作,共同构建稀土供应链的新格局。
在这个新成立的稀土联盟中,各成员国各有其利益诉求。澳大利亚作为稀土储量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积累,参与联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开拓市场。而日本则因资源匮乏而极度依赖高质量的原材料,加入联盟可以确保其精密制造业的资源供应,并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印度虽然稀土储量丰富,但在加工技术上存在短板,难以将稀土产量转化为出口成品。而美国则希望通过联盟的合作,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重塑国际稀土产业链。
然而,这个稀土联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开采和加工能力方面,联盟成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例如,印度的稀土开采和加工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出口需求。而日本若选择开采深海稀土,将面临高昂的初期投资和后续加工成本。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去产业化”导致相关产业基础薄弱,重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并非易事。同时,联盟内部也存在诸多矛盾,如美澳在奥库斯协议上的分歧以及印度在联盟中的立场不确定等,这些都给联盟的行动协调带来了挑战。
相比之下,中国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局势的变化,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维护其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地位。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对关键矿产实施了特殊保护措施,从法律角度保障了国家矿产资源的安全。同时,中国还对部分稀土物项进行了出口管制,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维护了国家的资源利益和产业优势。
面对这场稀土博弈,中国凭借其丰富的资源禀赋、扎实的技术积累以及高效的战略布局,将继续保持其在稀土领域的领先地位。而美国主导的稀土联盟虽然充满变数,但在面对中国这一强大对手时,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