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这家源自闽南的三兄弟企业,历经五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IPO之路上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八马茶业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通知书,这一备案是通往港交所聆讯的关键一步。
然而,八马茶业的港股IP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今年1月17日,公司便递交了港股IPO申请资料,遗憾的是,由于未能在六个月内通过聆讯,申请自动失效。但根据港交所规则,公司有权在三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并重新提交申请。
行业观察家指出,港股市场对“家族企业”“加盟模式”及“传统消费品”展现出更高的包容性。澜沧古茶作为“茶叶第一股”成功登陆港交所,为八马茶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尽管如此,八马茶业在研发投入上的低比例以及对加盟模式的高度依赖,仍然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与当前热闹非凡的“新茶饮”市场相比,八马茶业的传统茶叶生意似乎缺乏足够的想象空间。人们不禁要问,这家企业能否讲述一个更具吸引力的资本故事?
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可谓曲折。2015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但于2018年主动终止挂牌。2019年,公司重启IPO计划,目标深交所创业板。然而,在深交所的严格审核下,八马茶业的行业定位、盈利模式及加盟模式都受到了诸多质疑,尤其是其是否符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位。2022年,八马茶业最终撤回了上市申请。次年,公司再次向深交所主板发起冲击,但同样以撤回申请告终。
今年,伴随着新茶饮公司的上市热潮,八马茶业也转战港股。在其最新的IPO申请资料中,加盟商继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公司贡献了约一半的营收。截至2024年9月30日,八马茶业在中国拥有3498家线下门店,其中超过九成是加盟店,由1241家加盟商运营。这些加盟商中,不乏拥有上百家门店的大型加盟商,以及超过50名拥有50家以上门店的加盟商。
在营收方面,八马茶业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总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和16.47亿元。其中,加盟商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0.2%、50.6%和49.7%。值得注意的是,向加盟商销售的毛利率远低于直营店。以2024年前三季度为例,向加盟商销售茶叶的毛利率为46%,而直营店的毛利率则高达78.2%。
尽管加盟商对八马茶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公司也坦言,大部分收入来自加盟商,这构成了一定的风险。与茶叶赛道相比,新茶饮赛道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无疑更为抢眼。目前,已有六家新茶饮企业成功上市,而茶叶赛道仅有澜沧古茶一家上市公司。
然而,从利润水平来看,八马茶业的表现并不逊色于部分上市的新茶饮品牌。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和2.08亿元。新零售行业专家指出,茶叶赛道的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分散,以及茶叶在种植、生产、品控等各个环节上缺乏高标准化,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茶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
八马茶业的“家族模式”也让市场有所担忧。根据上市申请资料,王文彬、王文礼、王文超三兄弟及其家族成员合计控制公司55.9%的股权。这种家族式的治理结构在A股市场往往被视为风险因素,尽管港股市场对家族企业更为包容。
为了摆脱“传统”标签,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八马茶业近年来动作频频。公司不仅改造了部分门店,打造出可以店内喝茶的休闲空间,还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线上渠道的收入占比从27.2%提升至33.6%。同时,八马茶业还采取了多品牌战略,发布了新的子品牌“万山红”,专注于迎合追求口味多元化、高质价比的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
随着无糖茶市场规模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茶叶。八马茶业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尝试推出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产品。然而,与主打年轻消费、强调高增长逻辑的新茶饮品牌相比,八马茶业能否通过多品牌策略和渠道结构调整重塑资本故事,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