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菱汽车挥别中国:四十年风雨路,外资车企新警钟

   时间:2025-07-24 02:00:0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浩瀚历史长河中,三菱汽车的离去无疑掀起了一阵波澜。近日,三菱汽车正式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解除了长达数十年的合资关系,并暂停了该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标志着这家日系车企在中国长达四十年的生产历程画上了句号。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大潮,三菱汽车无奈地选择了退出。相关负责人坦诚,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超乎想象,三菱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终止在华的合资业务,以重新定位自身在中国市场的角色。“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市场的迭代速度太快,我们未能跟上节奏。”话语间透露出一丝遗憾。

事实上,三菱的退出并非突如其来。早在7月初,原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就已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老股东已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股东,这一股权变更预示着三菱汽车在华业务的终结。

三菱汽车在中国的辉煌岁月曾令人瞩目。上世纪80年代,三菱凭借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与中国企业合作,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两大发动机生产基地,一度成为众多自主品牌汽车的“心脏”,占据了国产车型市场的三成份额。

90年代,三菱的帕杰罗等进口车型凭借其卓越的越野性能,在公务车市场大放异彩。然而,2000年的“刹车油管事件”对三菱的品牌信誉造成了重创,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尽管如此,三菱在随后的岁月里仍努力挽回局面,与广汽集团合作,在长沙建立了广汽三菱工厂,欧蓝德、劲炫等车型一度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2010年代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广汽三菱的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影响。2020年代以来,其市场表现每况愈下,长沙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急剧下降,最终于2023年3月暂停了整车生产,并于同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整车业务。2024年7月,广汽埃安以象征性的1元价格接手了长沙工厂,为三菱的整车业务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三菱的离去,让许多车主感慨万千。广汽三菱欧蓝德的车主张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爱车,依然赞不绝口:“当年买这车,就是看中了它的大空间和四驱性能,带着家人出游,什么路况都不怕。现在三菱退出了,以后看到同款车,肯定会多留意几眼。”而东南三菱翼神的车主李女士也表示:“我的翼神开起来操控感特别好,外观时尚,当时回头率可高了。虽然现在路上东南三菱的车越来越少了,但每次看到都会想起自己开车的那些美好时光。”

业内人士认为,三菱的黯然离场并非偶然。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刻,三菱汽车显得迟缓而保守,未能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作为日系车企中首个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三菱的离去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更是给所有外资车企在华发展敲响了警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