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两轮车智能化浪潮下,谁在为“智能升级”买单?

   时间:2025-07-25 17:52:19 来源:伯虎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电动自行车市场迎来了一波重大调整,多家知名品牌如雅迪、九号在各大电商平台悄然下架了大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据经销商透露,此举是为了应对即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按照新规定,旧国标产品的销售期限被延长至2025年11月30日,因此,各大厂商正加速在线下渠道清理库存。

回顾历史,2019年电动两轮车行业也曾经历过一次类似的政策震荡,当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的出台,促使大量不符合标准的车辆退出市场,带动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然而,随着消费者换车需求的逐步满足,以及因疫情、灵活就业等因素激发的购车需求趋于饱和,电动两轮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两轮电动车总销量约为4950万台,同比下滑11.6%。

面对市场需求的瓶颈,电动两轮车企业开始积极寻求突破,从价格、质量到功能全面升级,其中,“智能化”成为了行业的新焦点。在华南国际电动车展上,台铃推出了一款搭载无人智驾技术的电动车,能够应对复杂路况,实现自动泊车等功能。同时,前小鹏创始人之一何涛创立的智能电动摩托车品牌OMOWAY,也发布了配备全栈自研智能技术的原型车OMO X,具备自适应巡航、一键泊车等先进功能。

九号公司同样不甘落后,不仅发布了Ninebot SIGHT(九号AI视觉辅助系统)、Ninebot OS等一系列创新智能功能,还推出了无人驾驶电动自行车“小T”,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这一系列动作表明,电动两轮车的竞争已从传统的速度、续航等性能指标,转向了更高阶的智能化赛道。

智能化不仅改变了产品的竞争格局,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九号公司以中高端市场为定位,通过智能化产品实现了利润的快速增长,2024年其电动两轮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1.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智能化带来的溢价效应,让九号成为了电动两轮车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然而,智能化并非没有挑战。一方面,智能功能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在消费者中仍存在争议。例如,自动驾驶等高端智驾功能在电动两轮车上的适用性受到质疑,而一些华而不实的智能功能则被视为“鸡肋”。另一方面,智能功能增加了车辆的电耗和维修成本,部分消费者因此对智能化持保留态度。智能两轮车的高售价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性价比更高的传统两轮车仍是市场主流。

智能化作为电动两轮车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智能化竞赛中打造出差异化优势,让智能化的溢价与实用价值相匹配,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行业也需要加强智能功能的实用性研发,提高消费者对智能化的认知度,以及完善智驾操作的法律法规,共同推动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