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科技创新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科创债ETF)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十只新产品集体上市,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自清晨七点起,各大渠道便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活动,为这十只科创债ETF的亮相造势。交易时段内,市场交投异常活跃,各只基金的成交额排名竞争激烈。至收盘时,这十只科创债ETF的总成交额惊人地达到了809亿元。
券商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为科创债ETF的上市做了充分准备。据深交所及渠道提供的实时数据,上市首日即有四只科创债ETF的规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其中,深交所的嘉实和富国旗下的科创债ETF,以及上交所的华夏和鹏华旗下的科创债ETF,均跻身百亿规模行列。
尽管数据并不完全,但初步统计显示,这十只科创债ETF在上市首日均实现了资金净流入,整体规模有望超过760亿元。与首发规模289.88亿元相比,短短一日之内,规模增幅高达163.86%。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渠道认购热情高涨,但券源的匮乏成为制约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有基金公司甚至戏称,首批科创债ETF的强劲势头,似乎已经为后续批次的产品留下了极小的市场空间。
科创债ETF的换手率同样令人瞩目。上市首日,鹏华科创债ETF的换手率最高,达到了612.18%,嘉实科创债ETF和富国科创债ETF的换手率也分别高达530.92%和395.28%。如此高的换手率,彰显了市场对这类产品的强烈兴趣和高度认可。
除了规模和换手率,科创债ETF的市场表现也受到跟踪指数成分券活跃度的影响。跨市场指数的成分券相对充足,市场表现相对稳健,而单一市场的成分券则可能因券源不足而受到影响。
这十只科创债ETF的上市,还伴随着一个积极的信号。据悉,这十家管理人已向中国结算提交了将旗下科创债ETF纳入回购质押库的申请。若后续获批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将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投资策略,并提升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今年以来,信用债ETF市场持续扩容,配套措施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年初推出的首批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持续攀升,至今已吸引超千亿元资金流入。而科创债ETF的推出,无疑将为信用债ETF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从公司整体布局来看,海富通在债券ETF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旗下六只债券ETF合计规模近千亿元,以信用债和可转债为主。博时和富国基金也紧随其后,分别拥有五只和两只债券ETF,覆盖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等多种类型。
科创债ETF的上市,不仅为市场带来了近470亿元的增量资金,更推动了全市场债券ETF规模的持续增长。截至7月16日,全市场39只债券ETF的总规模已达4312亿元。预计随着7月17日数据的更新,全市场债券ETF的最新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