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揭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60536亿元,实现了5.3%的同比增长。在全球经济环境愈发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增速不仅超越了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出预期。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消费、外贸以及新兴生产力的协同拉动,共同塑造了中国经济的新格局。
在消费领域,内需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较一季度加快了0.4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的复苏得益于多重因素的推动:一是政策的有力支持,特别是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相关商品的销售;二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服务消费、假日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蓬勃发展;三是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为下沉市场的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外贸方面,中国产业链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外贸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连续九个季度保持在10万亿元以上。其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外贸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动能优化、市场多元化和主体活跃等方面。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显著,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等“新三样”产品的出口飙升,展现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强大竞争力。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占比不断上升,对非洲和中亚等地区的进出口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有效对冲了对美贸易下降的影响。
在新兴生产力方面,中国正经历着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DeepSeek等多模态大模型的落地应用,“AI+”技术的广泛渗透,以及民营火箭的接连发射等事件,都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0%左右。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接近2.7%,超过了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些创新成果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