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红利基金清盘启示:热门标签下,业绩与营销的双重考验

   时间:2025-07-17 21:38:59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投资界掀起高股息热潮之际,一则令人惊讶的消息悄然传出:国联智选红利基金竟宣布清盘。这一决定在高股息概念炙手可热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兀,引发了广泛关注。

回顾国联智选红利基金的历程,它似乎总是扮演着“小透明”的角色。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该基金便身处一个对红利策略尚未狂热的市场环境中,可谓“时运不济”。六年多的时间里,它默默见证着同类基金在2023年后借助高股息东风一飞冲天,而自己却始终未能抓住机遇,跃上风口。

具体数据更是让人唏嘘不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联智选红利基金的规模已缩水至0.11亿元,这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无疑是逼近“生死线”的境地。这样的规模,甚至不及一些散户的持仓量,管理费难以覆盖运营成本,处境尴尬。

面对困境,国联基金于6月5日至7月8日期间,通过通讯方式召开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并最终表决通过了终止基金合同的议案。这一决定,标志着国联智选红利基金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以来,红利主题基金无疑成为了市场的“宠儿”,众多头部产品备受资金追捧,甚至出现了“比例配售”的火爆场面。然而,市场总是充满变数,同样是红利标签,有的产品门庭若市,有的却无人问津。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基金行业,仅有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的业绩支撑和有效的营销策略。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也敲响了警钟。在选择基金时,不能仅凭“热门标签”盲目跟风,而应更加注重基金公司的实力、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以及产品的历史表现等核心因素。国联智选红利基金的遭遇,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小基金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清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将血本无归。按照规定,投资者将按照清盘时的净值进行赎回。然而,这种“被动离场”的体验无疑是不愉快的。这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基金数量已经远超股票数量的当下,是否应该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让那些“僵尸基金”体面退场,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腾出市场空间。

各位基民朋友,对于基金清盘这一现象,你们认为是市场正常的新陈代谢,还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一种伤害?在选择主题基金时,你们更看重概念标签还是实际业绩?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看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