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南山区的高新科技企业园区内,一场关于未来科技的探索之旅悄然展开。记者亲身体验了奥比中光(SH688322)带来的3D感知技术,见证了科技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
走进奥比中光的总部,记者被引导至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展示台前。随着手指的细微动作——张开、握紧,前方镜头迅速捕捉并同步控制展台上的机械臂,动作流畅如同自身延伸的一部分。这一幕,正是3D感知技术应用的生动展示。
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奥比中光董事长兼CEO黄源浩分享了他对未来机器人视觉的独到见解。他强调,未来的机器人视觉将超越简单的模仿,其能力有望远超人类。在3D视觉感知领域,机器人IoT及行业智能化升级将成为增长最快的方向。黄源浩预言,尽管前路漫长,但在未来二十年里,机器人视觉技术将迎来显著飞跃。
回溯十年前,3D视觉感知技术还属于冷门领域。黄源浩回忆道,尽管他和团队在该领域拥有超过十年的研发经验,但市场对此技术的认知度并不高。然而,他们坚信三维世界中的3D视觉感知技术拥有颠覆性的潜力。2013年,黄源浩带着团队从麻省理工SMART研究中心回国,在深圳一间160平米的办公室中创立了奥比中光,致力于成为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的“中台”,为机器人打造“眼睛”。
奥比中光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之一,其核心业务聚焦于消费级3D视觉感知产品。从工业级到消费级的拓展,背后是底层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据2024年年报显示,奥比中光拥有322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约47%,研发投入高达2.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
在采访中,黄源浩提到了芯片作为3D感知技术的底层核心。他透露,在公司初创、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黄源浩毅然决定投入芯片研发,尽管这一决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他认为,只有掌握最底层技术,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奠定了奥比中光在3D视觉感知领域的技术基础,也为其后续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3D视觉感知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从生物识别、三维扫描到机器人、工业三维测量,这项技术正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奥比中光的3D传感摄像头已经嵌入支付宝刷脸支付设备,智慧医保刷脸就医也成为现实。黄源浩介绍,尽管在项目初期,公司经历了许多亏损,但这些项目为奥比中光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场景理解。
近年来,奥比中光的财务状况逐渐改善,净利润亏损额大幅缩减。据公司公告,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预计营业收入约3.63亿元,同比增长约117.18%,归母净利润约5500万元,同比增加约8643.86万元。这一增长趋势预示着,2025年有望成为奥比中光上市以来的首个盈利年度。
展望未来,黄源浩对3D视觉感知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他预测,随着AI大模型的迭代和机器人性能的提升,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奥比中光作为行业领导者,正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其3D视觉传感器在国内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道上,“天工Ultra”机器人搭载的四颗奥比中光Gemini330系列深度相机,正是其视觉能力的有力证明。
谈及3D视觉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黄源浩认为,未来的产品将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路线,而是整合六大技术,通过技术融合推出最优方案。他强调,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正是奥比中光的核心优势所在。
在奥比中光的展示墙上,企业使命赫然在目:“用3D视觉感知技术,让机器更智能,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不仅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奥比中光团队不懈努力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