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玩偶在全球消费市场掀起热潮,不仅在国内引发抢购,更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关注,使得泡泡玛特市值一度飙升超过3600亿港元。这一热潮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郁金香狂热,也有评论将其比作Z世代的“塑料茅台”。然而,无论外界如何比喻,不可否认的是,泡泡玛特的成功出海,标志着中国潮玩IP的一次重大突破。
为了探究泡泡玛特的成功之道,我们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的助理教授王一苇进行深入解读。王一苇教授在零售运营管理、电商平台运营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的见解或许能为我们揭开泡泡玛特火爆全球的秘密。
王一苇教授认为,泡泡玛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品牌建设和IP运营的结果。从盲盒热开始,泡泡玛特不断推出具有鲜明视觉特色的IP,如Molly和LABUBU等,这些IP持续吸引着Z世代年轻消费者的目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盲盒产业的爆发反映了Z世代对于情绪价值的需求,他们更愿意为自我表达和“小确幸”买单。而泡泡玛特通过快闪店、直播售卖联名款、达人推广等新兴零售方式,成功抢占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王一苇教授进一步指出,虽然潮玩起源于欧美日的街头艺术文化,但泡泡玛特的成功实现了潮玩行业的本土化再创造。它不仅借鉴了潮玩收藏和个性化消费理念,更通过精细化的IP孵化和品牌运营,将潮玩从圈子文化推向大众化市场。这一过程中,泡泡玛特展现了中国原创IP的跨文化审美共鸣能力,为中国消费品牌出海提供了新的路径。
泡泡玛特的成功出海,无疑为中国潮玩品牌树立了榜样。王一苇教授认为,泡泡玛特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IP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符合Z世代的喜好;二是短视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加速了潮玩IP的全球流行;三是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在当地进行本土化布局。泡泡玛特在国外开设线下店,并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偏好进行IP调整,使其更好地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
在谈到IP传播路径的差异时,王一苇教授表示,传统IP通常依托于长期的内容孵化体系,如动画片、漫画、游戏等,通过内容积累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而泡泡玛特则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径,它从具象化的盲盒产品出发,通过独特的营销手段和渠道吸引消费者注意,再通过社交媒体打造内容共鸣,实现全渠道运营。这种传播路径符合了当下更短平快、更高互动的数字消费环境。
王一苇教授还强调了多IP矩阵运营在潮玩产业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潮玩品牌不能像传统消费品那样依赖单个产品打天下,而是需要持续运营新角色,打造多IP的生态系统。泡泡玛特的成功出圈,正是其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运营能力的体现。通过盲盒研究,他们发现消费者的审美喜好千人千面,而泡泡玛特作为潮玩平台的平台价值和潮玩买手品牌,值得长期经营。
泡泡玛特的成功出海不仅为中国潮玩品牌树立了榜样,更为中国消费品牌出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更多中国原创IP能够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