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张园“静安会客厅”:以“首发+保税”创新模式,共绘进博机遇新蓝图

   时间:2025-11-08 00:53:2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球目光聚焦上海。在国家会展中心6.2馆消费品展区,张园“静安会客厅”凭借独特的创新模式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展会现场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这里不仅汇聚了国际知名品牌的最新力作,更通过深度对话与跨界合作,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无限可能。

作为本届进博会的一大亮点,张园“静安会客厅”以“机遇”为核心主题,通过“首发+保税”的创新模式,为跨国品牌搭建了一个集展示、交易、对话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11月7日,这里举办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包括跨国品牌新机遇论坛、“她力量”裙英对谈以及保税珠宝品牌首发仪式。这些活动不仅彰显了中国市场的活力,也为全球品牌提供了深度参与中国消费升级的宝贵机会。

在模式创新方面,张园依托其独特的“首店、首发、首秀、首展”运营经验,将“首模式”与国内首个设在文保建筑中的专用型保税仓库——张园专用型保税仓深度融合。这一创新举措使得境内外企业能够高效利用保税资源,快速链接全球市场。展会期间,张园保税仓特别引入了四个国际珠宝品牌,分别是米兰的UTOPIA、慕尼黑的CAPOLAVORO、都灵的MATTIOLI和那不勒斯的RUSSO CAMMEI。其中,UTOPIA和CAPOLAVORO均为首次进入中国市场,CAPOLAVORO更是在亚洲首发“流动的钻石”系列,并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MATTIOLI则带来了其经典Puzzle系列高珠,UTOPIA展示了非常规佩戴方式的珍珠珠宝,而RUSSO CAMMEI不仅带来了馆藏级作品,其贝雕大师齐洛·埃斯波西托还在现场展示了南意手工非遗贝雕技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

这些国际品牌充分利用张园保税仓的优势,实现了从“展品”到“商品”的高效转化。展会期间展示的产品,后续还将在张园保税仓进行延后展览。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品牌的运营成本,也为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提供了常态化、制度化的保障。进博会结束后,张园保税仓将继续发挥其保税展示功能,助力静安区乃至上海拓展贸易合作空间,提升贸易领域影响力,推动全球优质资源与本地市场的高效对接。

在智慧交融方面,张园“静安会客厅”举办了“开放的中国,开放的市场:跨国品牌的新机遇”商业对谈。来自品牌、咨询、学术和投资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如何为跨国品牌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上海静安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弘分享了张园在消费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强调通过“场景共创”为国际品牌打造“首发”环境,创造具有文化共鸣的消费体验。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教授刘鹏指出,品牌、文化和体验密不可分,线下体验的情感价值无可替代。安永博智隆咨询零售创新战略负责人张新宇提出,中国的开放已进入“文化开放”新阶段,品牌需深入洞察消费者对产品价值、情绪价值和稀缺性的多元化需求。商业不动产投资从业者戴易之则认为,跨国品牌进入中国时,通过与高端场景关联,能够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观点得到了荷兰DAK精品咖啡联合创始人Louis-Philippe Boucher的认同。他强调,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讲好品牌故事,是实现文化共鸣的关键。

同期,张园“静安会客厅”还延续了张园的历史文脉,再现了“1897裙钗大会”的女性力量。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张园时代裙英”IP,并邀请了太古地产公共事务副总监王雅芸、WWD国际时尚特讯副董事长杨玟、TUBE Showroom及DIA Creative Communications创始人徐英佳、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李莉等杰出女性,以“从张园到世界,女性的创新叙事与时代回响”为主题展开对谈,探讨全球语境下女性的发展机遇与时代贡献。为致敬裙钗大会中的女性力量,张园于2024年3月8日正式启幕“时代裙英论坛”,与各行各业优秀女性展开深度对话。未来,“张园时代裙英”还将通过女性文化研究课题、展览、书籍编著以及阶梯式女性人才培养计划等形式,持续深化IP建设。

进博会期间,张园进博展厅与园内“国潮品牌馆”实现了“双现场联动”。一边是国际品牌的精彩展示,一边是本土精品的集中呈现,这种布局进一步延展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促进了国际与本土品牌的交流与合作。

从首发经济到保税创新,从国际视野到本土智慧,张园在本届进博会中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成为了机遇的“连接器”和创新的“试验场”。通过打好“首发牌”与“保税牌”,张园不断巩固其作为“上海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的地位,助力静安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推动中国首发经济迈向更成熟、更国际化的新阶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