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迈迪品牌研究院发布了《2025中国家庭品牌消费趋势报告-OTC药品篇》,这份长达55页的报告深入剖析了OTC药品领域的品牌消费现状与未来趋势,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报告指出,中国品牌消费正经历着显著变革,呈现出“中国价比”“消费平权”“初老活力”三大核心趋势,同时伴随着“审慎消费”的周期性现象。其中,“中国价比”凸显了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广泛认同,他们既追求品质保证,又期望获得亲民的价格。消费平权则推动了低线城市品牌升级的需求,使得更多优质品牌得以渗透至这些市场。初老家庭作为品牌心智的新突破口,其消费潜力不容忽视。而审慎消费则反映了年轻群体在基础消费上的理性态度,他们更加注重性价比。
在品牌声望方面,2025年中国品牌整体得分为5.28分(满分10分),其中品牌重要性指数为5.06分,中国品牌信心指数为5.96分,品牌溢价力指数为4.89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健”相关领域(包括OTC药品)的中国品牌正处于突破阶段,品牌重要性指数为3.31分,中国品牌信心指数为5.49分,品牌溢价力指数为4.80分。这表明消费者在购买OTC药品时,更加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和质价比。
不同消费人群在OTC药品品牌消费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单身青年将OTC药品视为“功能型工具”,他们更偏好全国性品牌,并对中国品牌充满信心。随着孩子成长,婴童到中学生家庭对品牌的信任逐渐从国际品牌转向“已验证实效”的国产品牌。初老家庭则更加务实,他们对国货品牌的购买意愿和溢价意愿均较高。在城市梯级上,一线城市消费者品牌忠诚度高,更加重视药效和安全性;而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则更容易受到医生和药店推荐的影响,对国产药的溢价意愿相对较低。
从出生世代来看,Z世代依赖社交媒体测评来做出购买决策,Y世代则因多重购药需求而在多个品牌间切换,X世代则愿意为优质国产药支付溢价。在收入水平上,中低收入消费者偏好高性价比的国货产品,而中高收入消费者则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药品价值。
报告强调,OTC药品国产品牌需要采取分层沟通策略,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特点进行精准营销。对于务实人群,应深化信任背书,提升品牌信誉;对于新知人群,应提供健康知识,增强品牌认知度;对于高线城市挑剔人群,则应强调技术优势,打破“进口优于国产”的固有认知,塑造“专业、可靠、懂我”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