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一场聚焦“光伏赋能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主题交流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会上,一份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绿色江南联合编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十亿千瓦,向光而行——2025中国光伏建设进展报告》正式发布,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今年恰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与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全球目光聚焦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成效。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年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1589万千瓦激增至8.8亿千瓦,增长幅度达56倍,年均增速高达44%。截至2025年7月,全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量的比例从1.41%跃升至26.48%,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建设迈入全新阶段。
发电量的增长同样显著。同期,光伏发电量从84亿千瓦时攀升至8390.4亿千瓦时,增长近100倍,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从0.2%提升至8.3%。2024年,光伏发电量已能满足全国城镇居民全年生活用电需求,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超越火电。2025年前7个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2.23亿千瓦,是同期火电新增装机量的5.3倍。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中国电力系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趋势。
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中国于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3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需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突破36亿千瓦。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伏产业将在这一目标中占据主导地位,为行业描绘出清晰的发展蓝图。
马军进一步指出,过去五年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坚定履行气候承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对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光伏装机容量增速显著加快,远超火电,为中国经济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