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阳澄湖畔,秋意初显,蟹农们正忙着将刚捕捞的大闸蟹打包发往全国各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揽收点多了几辆无人车穿梭其间——它们无需人工搬运,就能高效完成大闸蟹从揽收点到营业部的转运任务。“以前快递员既要打包,又要扛着蟹往返营业部和分拣中心,现在有了无人车,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螃蟹也更鲜活了。”京东物流大闸蟹专揽营业部大澄路站负责人张俞冬指着正在作业的无人车说道。
除了无人车,揽收点门口的烯冷冷链三轮车同样引人注目。这些冷链车的制冷箱如同“移动冰箱”,能全程保持恒定低温,确保大闸蟹在运输过程中始终鲜活。“哪怕天气炎热,大闸蟹运到分拣中心时还是活蹦乱跳的。”张俞冬补充道。冷链技术的加持,让生鲜运输的“鲜度焦虑”成为过去式。如今,阳澄湖大闸蟹已实现“当天下单、当天发货”,消费者再也不用担心“买蟹等几天、收到怕不鲜”的问题。记者现场体验购买一箱大闸蟹送往郑州,下单后第二天便收到了鲜活的螃蟹,距离不再是“尝鲜”的阻碍。
物流行业的升级不仅体现在生鲜运输环节。在京东物流昆山亚一智能物流园,一幅“忙碌却有序”的智能作业图景正徐徐展开:机器人在货架间灵活游走,将料箱精准运送至拣选工作站;分拣区域内,包裹经由自动化分拣设备快速完成分流,每个分拣格口都对应着全国不同城市的配送线路。“昆山亚一是我们全国最大的仓拣一体智能物流园,日均出库单量超百万,覆盖江苏区域45%的单量。”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狼族”机器人与超脑2.0系统的协同,园内机器人处理的业务单量占总单量近一半,“差不多每5个江苏人收到的包裹,就有一个经过这里的‘机器人流水线’处理”。
前沿技术的应用,正让“快”的体验向更多地区延伸。京东物流依托超脑智能路径优化系统和秒送仓服务,已在全国近百城实现最快“分钟级送达”;即便在偏远山区,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前置布局,京东物流“211仓配提前送”服务将整体配送时效缩短63%,新疆疏附县、疏勒县等地甚至首次实现了“当日达”——偏远地区用户与城市消费者共享“快”体验,不再是奢望。
物流行业的升级从未停下脚步。在2025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上,京东物流三款“狼族”新品首次亮相,每一款都直指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智狼扩展版能自动调节夹持力度,适配家电、家居等多类异形箱型;天狼四向车无需切换巷道就能转运货物,存储坪效提升240%;自动分播墙效率最高达15200件/小时,能轻松应对双11大促订单高峰。”京东物流科技负责人在展会上解释,这些新装备落地后,消费者将直观感受到变化:买冰箱、衣柜等异形商品,运输效率会更高;双11大促期间下单,也不用怕“快递拥堵”,包裹能更快送达。
从阳澄湖的无人车到昆山亚一的“机器人军团”,物流行业的每一步升级,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消费者的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技术投入的背后,是物流角色的转变——它不再是孤立的“运输环节”,而是深度融入消费场景的“服务支撑”。或许未来,我们还会看到“绿色物流”让消费更环保,“定制配送”让服务更精准,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物流变革的核心永远不变:让消费者在“收寄件”这件小事上,少一点麻烦,多一点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