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影石创新董事长刘靖康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朋友圈引发行业热议。他公开称赞大疆创始人汪滔“牛逼”,称大疆是消费电子和消费品领域“唯一能做到垄断的王者”,并表示仅靠产品、技术和营销无法达成这一成就。这条动态被截图传播后,舆论迅速发酵,部分媒体和网友认为其言论暗含对大疆“垄断”的质疑,甚至存在“捧杀”意味。
争议焦点集中在“垄断”一词的使用上。刘靖康在朋友圈中两次提及“垄断”,一次将其与“王者”关联,另一次则强调其达成难度。尽管“垄断”在学术层面可视为中性词,但在公众认知中,它常与负面事件挂钩,尤其是跨国科技巨头常因涉嫌垄断面临监管审查。例如,高通近期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立案调查,苹果、英伟达等企业也曾多次陷入类似争议。
从市场份额数据来看,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优势显著。据统计,其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70%至85%,2024年在北美和欧洲等重点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超过85%。相比之下,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的统治力同样不容小觑,公开资料显示其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若以刘靖康的逻辑推论,影石亦可被视为该领域的“垄断者”。这一现象反映出,顶尖科技企业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往往伴随垄断风险争议。
尽管大疆与影石的主营业务分属无人机和全景相机,但两者之间的竞争火药味已逐渐升级。行业调研机构久谦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飙升至66%,超越传统巨头GoPro,成为新晋全球第一;在全景相机市场,大疆首款产品Osmo 360发布仅两个多月,便在中国电商渠道占据49%的份额,全球市场份额达43%,直接改写行业格局。这一增速令影石感受到压力——2023年,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以67.2%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一,运动相机领域则排名第二,但大疆的崛起显然对其地位构成威胁。
双方的竞争并非单向。2025年7月28日,即大疆发布首款全景相机三天前,影石推出了全球首款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试图切入大疆的核心领域。然而,无人机市场目前仍由大疆主导,影石的突破尚需时日。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大疆的跨界尝试中——其推出的扫地机器人ROMO尚未撼动行业前五格局,而影石在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领域的优势也面临大疆的挑战。
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公开互动中可见一斑。2025年10月13日,大疆因产品降价引发大面积退货客诉,影石创始人刘靖康随即发布一条耐人寻味的微博,称“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导致DJI大幅降价”,并向在指定时间购买大疆产品的客户提供100元无门槛代金券。这条微博配以经典的“阴阳怪气”表情,引发网友热议,部分大V质疑“大疆降价与影石何干”。
大疆与影石的竞争本质,是双方对彼此市场增量的争夺。大疆的优势在于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其无人机业务拥有超2600项专利,在飞控系统、图传延迟控制、避障算法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并具备垂直产业链整合能力。影石则依托口碑和技术优势,在骑行、Vlog等圈层构建了强大的消费心智。其招股书显示,近三年研发投入达14.8亿元,占营收比例13.16%,截至2024年底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900项,其中发明专利189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