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这句直击要害的论断,正成为2025年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集体共识。一边是持续攀升的出海规模——2024年达2.17万亿美元,2025年预计突破2.5万亿美元,同比增速15%的背后是万亿级市场机遇;另一边却是愈发激烈的竞争红海:亚马逊平台上中国3C商家陷入价格战,东南亚短视频赛道被国产短剧垄断,欧美市场合规门槛持续抬高。在这场全球化的博弈中,营销能力已从“辅助项”跃升为“胜负手”,决定着中国产品能否真正走向世界。
随着出海竞争进入深水区,企业对营销的投入呈现爆发式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出海营销服务市场规模将达511亿美元,这一数字背后是企业的迫切需求:如何让优质产品突破文化壁垒,获得全球用户的认可?答案指向一场由AI驱动的营销革命。从用户洞察到内容创作,从投放优化到效果追踪,AI技术正将传统“广撒网”的营销模式,升级为“精准狙击”的智能化体系。
在这场变革中,钛动科技成为行业创新的标杆。这家服务过超10万家出海企业的高科技公司,用十年时间构建起数据驱动的营销生态,近三年更实现超5倍的增长。2025年10月,钛动科技在全球增长生态大会上推出首个专注出海营销的智能体Navos,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增长大模型“钛极”(Tec-Chi),试图用AI重新定义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
中国企业出海的进化史,是一部从“产品输出”到“品牌塑造”的转型史。1.0时代(2010-2018年),中国制造凭借性价比优势席卷全球,3C数码、家居用品通过亚马逊、eBay等平台打开市场,但物流时效差、支付风险高等问题制约了发展。2.0时代(2019-2023年),品牌意识觉醒,企业开始布局本地化运营,通过独立站和社交媒体建立品牌认知,但人工运营效率低、跨市场数据割裂等问题逐渐显现。2024年,随着GPT-4 Turbo、文心一言4.0等大模型落地,出海正式迈入3.0时代——AI成为贯穿选品、创作、投放、运营全链路的核心引擎,行业竞争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化智能”的较量。
“出海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钛动科技创始人李述昊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六国语言差异、宗教文化壁垒,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深度本地化能力。而更棘手的是内部困境——多数企业手握海量用户数据,却因缺乏整合能力导致数据“沉睡”。例如,用户注册信息、浏览轨迹、购买记录等数据本可用于精准定位高价值用户,但现实中这些数据往往被闲置,无法转化为运营策略。
AI技术的突破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与营销行业的深度融合,AI工具覆盖了素材生成、策略制定、数据分析等全产业链环节。TE智库预测,2027年中国企业AIGC营销支出将突破38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4%。但通用AI Agent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能生成文案却不懂出海合规,能分析数据却不了解品类投放逻辑。垂直AI Agent因此成为破局关键——通过深度理解行业知识,精准解决不同品类的营销痛点。
钛动科技的Navos多智能体平台,正是这一思路的实践成果。该平台集成了市场洞察、创意雷达、广告监控、数据报告四大模块,以“一句话指令”实现复杂操作。例如,某出海商家在TikTok GMA Max投放上千个素材时,需手动判断素材是否处于学习期(学习期需投入至少10美元加热,投放中则无需额外花费),而Navos可自动识别素材状态并执行优化,将原本10人团队的工作压缩至1人完成。这种效率提升,源于钛动科技“数据+场景”的双引擎驱动:一方面,服务超10万家企业的经验积累了海量实战数据,为大模型提供了行业垂类训练素材;另一方面,覆盖服装、电商、游戏、短剧等数十个垂直行业的服务经验,使Navos能精准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从2023年的“混剪工具+数字人直播”组合,到2024年Tec-Creative平台实现“素材生成-效果追踪-策略优化”全链路闭环,再到2025年Navos多智能体平台的推出,钛动科技的产品进化史,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出海营销需求的映射。当行业还在探索AI的单点应用时,钛动科技已构建起覆盖营销全阶段、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企业构筑了竞争壁垒,更为中国品牌全球化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智能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