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即将迎来科创板IPO的关键考验。根据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安排,10月21日将召开2025年第43次审议会议,对健信超导首发事项进行审核。这家排队五个月的企业,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中调整了募资方案,引发市场关注。
作为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健信超导主营业务涵盖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的研发生产。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以2024年装机量计算,该公司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五,国内企业中位居第二,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超导磁体供应商。其核心产品占MRI设备部件成本的50%左右,已切入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和2.52亿元,对应净利润3463.5万元、4873.47万元、5578.39万元和3191.84万元。尽管业绩呈现增长态势,但招股书调整引发监管层对资金使用合理性的质疑。
最新上会稿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7.75亿元,投向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及新型超导磁体研发三个项目。这与8月更新的招股书相比,减少了9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此前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企业结合2022-2024年累计5999.89万元的现金分红情况,说明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
对此,健信超导回应称,2025年以来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经营性回款情况良好,预计未来资金需求可通过现有货币资金、募投项目铺底资金及银行融资满足。公司表示,取消补流项目是结合实际经营情况作出的优化调整,符合监管引导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导向。
监管关注点还集中在财务指标上。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56%、22.84%、24.94%和24.84%,显著低于同行46.27%、45.59%、45.17%和47.41%的平均水平。健信超导解释称,这是基于长期合作和市场拓展策略的合理定价,且细分产品毛利率与辰光医疗等可比公司无重大差异。
研发费用方面,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66%、5.42%、6.5%和6.65%,低于部分科创板企业。公司强调,前期技术积累提高了研发效率,使得资金使用更具成效。但科创板强调"硬科技"属性,其技术实力能否获得认可仍是过会关键。
从IPO进程看,健信超导科创板申请于5月9日获受理,5月31日进入问询阶段,截至上会已完成两轮问询。作为全球磁共振行业超导磁体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表示符合科创板定位,具备核心技术先进性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若成功上市,将加大技术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综合竞争力。
投融资专家指出,IPO审核重点关注募投项目必要性及资金使用合理性。企业调整募资方案反映监管对资金流向的严格把控,避免闲置或滥用。在科创板强调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健信超导需证明其技术实力与成长潜力,才能赢得资本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