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灯初上,成都锦江畔的游船缓缓启航,船上的游客举起手机,定格下两岸流光溢彩的夜景。江面上,古桥的轮廓被灯带勾勒得如梦似幻,岸边的市集里,竹编艺人指尖翻飞,糖画师傅用糖浆绘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茶铺中铜壶冲茶的声响与市民的谈笑声交织成一片。这座城市的夜晚,正因“夜经济”的蓬勃发展而焕发着别样的活力。
所谓“夜经济”,指的是从傍晚六点到次日凌晨的消费活动。它不仅是“逛吃玩”的简单叠加,更折射着城市运转的深层逻辑。当白天的忙碌告一段落,夜晚便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社交娱乐的重要时段。数据显示,全球超六成的消费发生在夜间,从上海的霓虹街巷到成都的火锅飘香,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西南地区的消费中心,成都的夜间经济早已声名远扬。从24小时书店到深夜剧场,从热气腾腾的火锅店到霓虹闪烁的酒吧街,这座城市的夜晚从不缺去处。而“夜游锦江”项目的推出,更是为成都的夜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该项目接待游客约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85万元。游船从桐锦南桥出发,途经五岔子大桥、世纪城路大桥等五座桥梁,最终抵达交子人行桥,沿途的桥梁如珍珠般串联起蓉城的时尚风貌。
夜间经济的繁荣,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消费习惯的重塑中。从“日落而息”到“越夜越精彩”,中国人的夜间消费正从单一的餐饮购物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新年市集上,有人伏案写福字感受传统年味,有人在哈利·波特主题树下“施展魔法”,还有人通过与摊主的闲聊获得心灵慰藉。非遗专场、戏剧舞蹈、传统民乐等主题活动层出不穷,让夜市成为文化体验的舞台。
近年来,各大场馆也在夜间经济中“暗中较劲”。2019年,故宫首次夜间开放,推出“紫禁城上元之夜”,门票瞬间售罄;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则举办了100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这些新兴业态的成功,关键在于放大了线下独有的优势——通过“氛围感经济”模式,将消费与城市空间深度绑定,让夜晚的城市街区成为充满活力的消费场景。
江畔的盖碗茶铺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古今界限;游船上的游客,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璀璨夜景。成都的夜间经济,正以多元化的业态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满足着市民和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向世界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