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提升制度吸引力,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案明确提出,力争两年内构建起在岸与离岸渠道协同、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均衡发展、境内外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为中长期外资入市创造更透明稳定的制度环境。
在准入管理环节,方案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组织、养老金等配置型外资实施"绿色通道",简化资格审批与开户流程,整合外汇登记、账户开立等环节,实现"一站式"高效办理。同时建立分类管理机制,根据投资者类型动态调整准入标准,既保障风险可控又提升市场活跃度。
投资运作便利性获得实质性突破。外资机构将享受与境内公募基金同等的短线交易计算标准,按产品账户维度核算持股比例,消除大型资管机构开展投资的制度障碍。证券账户运作方面,允许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资金"账户实现资金一次性归集过户,并强化穿透式数据报送,在提升效率的同时确保监管有效性。
风险管理工具库大幅扩容。方案明确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满足其套期保值需求;分阶段开放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支持多资产策略配置和现货对冲。资金划转效率也将显著提升,通过优化托管人服务流程,压缩资金入账确认时间,增强交易日间资金核验能力。
监管透明度建设迈出关键步伐。修订相关实施细则,明确跨境投资模式管理标准,完善收益互换等业务的准入、监管及处罚规则。程序化交易监管遵循内外资一致原则,要求投资者履行报告义务,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保障合规空间。
专业服务支持体系同步完善。境内持牌机构可为外资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相关业务规则正在加快制定。研究建立管理型投顾服务路径,支持境内机构为外资提供定制化资产配置方案,构建起覆盖投资全链条的服务生态。
该方案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求的具象化落实。作为资本市场最早实施的开放制度,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自2002年运行以来,已成为境外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渠道。此次优化聚焦准入效率、投资便利、风险管理和服务支持四大维度,通过20余项具体措施,着力破解外资参与的痛点堵点,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