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浪潮席卷下,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重构证券行业生态。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5中国证券业数字化实践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聚焦金融大模型在证券业务中的落地实践,多位券商首席信息官就技术应用与行业监管展开深度探讨。
国元证券执委会委员张国威透露,公司已构建六层AI技术架构,涵盖算力层、数据层、模型层三大基础设施,并封装出语音理解、文本撰写等核心能力。在投行业务中,智能核查、法规问答等工具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据介绍,其金融科技部联合业务部门成立专项小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
华福证券首席信息官李宁表示,公司三年数字化规划中单列AI专项,每年新增IT投入的25%用于相关领域。通过设立"含智量"考核指标,量化评估各部门AI应用深度与频次。在财富管理领域,其APP已获得算法应用备案,投资业务中信评系统全面接入AI模块。值得关注的是,中后台部门展现出更高热情,全员可使用的"AI百宝箱"已上线主流大模型应用。
西南证券首席信息官华明介绍,公司自2023年起将智能化应用提升至战略高度,建立董事长挂帅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已落地的应用包括智能知识库、编码助手、投顾助手等,其中代码生成采纳率达30%,资管研究报告自动化生成系统显著提升效率。他特别指出,智能投研助手能结合客户画像生成定制化资讯。
山西证券首席信息官孙嘉锋指出,大模型与数字化战略的融合已成为必答题。国泰海通证券技术研发部总经理黄韦分享称,公司推行"All in AI"战略,通过举办两届AI大赛激发全员创新,推动技术向各业务条线渗透。
随着技术应用深化,行业监管框架的完善迫在眉睫。华明提出四项建议:建立AI金融服务能力分级认证制度,明确自动化与人机协同的边界;规范AI服务责任界定与披露要求;制定数据使用标准保障客户隐私;推动技术标准化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张国威补充建议,对基于大模型的服务实施分级管理,并呼吁建立行业通用知识中心与数据共享平台。
对于技术演进方向,孙嘉锋认为未来两年可能出现应用幻灭期,但体系化生产关系的适应能力将成为关键。张国威则看好"智能决策"的突破,当大模型能理解行业专属逻辑时,或将从效率工具升级为决策引擎。李宁观察到APP生态向AI原生转型的趋势,同时指出国产算力占比将快速提升。华明预测,未来可能形成完整的智能体矩阵,实现自我管理与进化,推动业务模式与伦理框架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