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G7欲效仿对俄手段“限制”中国稀土,此举或自陷困境难奏效

   时间:2025-10-02 09:07:2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七国集团(G7)与欧盟近期被曝正策划一项针对中国稀土的新举措,试图通过设定“价格下限”和加征关税、碳税等手段,推动本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同时削弱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据路透社报道,这一计划表面以维护市场秩序为名,实则意在打破中国对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这一策略并非首次出现。2022年,G7曾对俄罗斯石油实施“限价令”,试图通过压低价格削弱其财政收入。然而,国际油价不降反升,欧洲能源市场陷入紧张,最终反噬自身。如今,G7将类似手段转向稀土领域,但风险可能更为显著。

稀土与石油的本质差异在于产业链的不可替代性。数据显示,中国生产全球六成以上的稀土,并在加工环节占据九成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即使其他国家开采出稀土矿石,缺乏中国技术也难以转化为可用材料。美国和欧盟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已多次面临供应困境,中国在储量、冶炼和加工技术上的全面领先,使其成为西方难以绕过的关键环节。

G7内部认为,设定价格下限可帮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矿山企业维持运营,从而削弱中国的主导地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公开呼吁采取集体行动,避免供应链受制于单一力量。但现实是,中国稀土生产成本远低于欧美企业。例如,中国北方稀土的钕铁硼永磁体成本可压至每公斤30美元以下,而欧美企业则超过50美元。人为拉高价格只会造成市场扭曲,短期内或为欧美企业续命,长期来看却弊大于利。

更关键的是,中国具备强大的反制能力。若收紧部分稀土品种出口,西方新能源车、军工等高科技产业将直接受到冲击。限价令不仅可能失效,还可能引发更大市场混乱,最终由依赖稀土的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代价。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保持冷静态度。商务部发言人强调,稀土出口管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当措施,单方面价格干预违背市场规律。同时,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正修订出口标准,引入“环境合规认证”,推动产业链规范化。中国在稀土回收和绿色冶炼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资源、技术和标准上的全面优势。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提升,全球贸易格局或迎来新变化。

G7的对抗性策略更像一场自设陷阱。稀土作为中国的战略资源,强行压制不仅难以奏效,还可能反噬自身。承认现实、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或许是更理性的选择。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