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各地文旅市场正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迎接游客。连日来,多地密集举办文旅活动筹备发布会,围绕“迎国庆、贺中秋、庆丰收”主题推出系列创新文旅IP。这些IP不仅为公众假期出行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更通过创意形式推动地方文旅品牌升级,形成更具吸引力的传播矩阵。
文旅IP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通过特定文化内核构建具有独特辨识度和情感共鸣的知识产权体系。这类IP可通过商业开发转化为旅游产品、体验场景或服务项目。当前,“联动发展”“特色挖掘”“场景营造”“体验升级”已成为各地打造文旅IP的关键词。例如,京津冀地区依托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的优势,整合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与民俗资源,推出“乐游京津冀”组合产品,为游客提供跨区域沉浸式体验;川渝两地则借助艺术节契机,串联知名景区与特色古镇,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线路,实现文艺演出与旅游观光的深度融合。
在区域联动IP蓬勃发展的同时,基层文旅市场也涌现出诸多“小而美”的创新案例。以河北邯郸成安县为例,当地在国庆期间将举办“美丽中国踏歌行”音乐节,通过邀请知名音乐人参演,并融入非遗展示、特色美食、乡村游览等元素,推出“音乐节+深度体验游”套餐。这种模式有效激活了县域文旅资源,形成服务消费的“微循环”,为基层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从文化观演到自然探索,从亲子研学到夜间经济,双节期间的文旅IP呈现出“多元化布局、场景化渗透”的特征。各地通过串联不同主题的IP项目,构建覆盖全年龄段、全时段的消费场景。例如,部分景区将中秋赏月与非遗展演结合,打造“月下非遗”主题;一些城市围绕夜间消费,推出“市集+灯光秀+特色演出”组合;还有景区针对亲子群体,开发自然教育研学项目。这种“IP串珠成线”的模式,既提升了游客体验,也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关联消费的增长。
当前文旅IP的火热现象,折射出各地对消费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随着公众需求从“基础满足”转向“品质追求”,具有文化内涵、创新形式和地域特色的文旅IP,正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关键因素。从需求端挖掘潜力,到供给端创新服务,一系列促消费举措正有序推进,为文旅市场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