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扩大服务消费潜力何在?从政策到场景,解锁服务消费增长新路径

   时间:2025-09-18 21:08:28 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商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涵盖五个方面共十九条具体措施,其中八条聚焦于“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这一系列政策引发了社会对服务消费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关注。在《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柴璐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展开对话,深入探讨服务消费的潜力与发展路径。

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有何区别?石英华解释道,实物消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服务消费则是“一手交钱、一手获得无形体验”。其核心在于消费的体验性。当前,我国服务消费正迎来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24年1至8月,服务消费增速显著高于商品消费。人均GDP已突破1.3万美元,消费结构正从商品主导转向商品与服务并重,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攀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超过三成,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政策中提出的“为中小学生增设春秋假”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这一举措能否有效拉动服务消费?石英华认为,服务消费的提振需从三方面入手:增强消费能力、提升供给品质、创造消费时间。增设春秋假正是通过增加闲暇时间,为家庭提供更多消费场景。然而,政策落地需配套措施支持,例如家长假期的同步调整,才能确保政策真正转化为消费动力。

近年来,“村BA”“苏超”等新兴消费场景的火爆,折射出服务消费的新趋势。石英华指出,新需求与新供给形成良性互动,优质内容与新兴IP的结合催生了精品化消费。无论是文旅项目、文创产品,还是影视作品,成功案例均源于对内容品质的极致追求。同时,AI等技术的应用与消费场景的创新,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多元化体验和情绪价值的需求。从赛事观看到城市IP打造,服务消费正展现出巨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服务消费增速可观,但我国消费占GDP比重仍低于国际水平。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石英华强调,需供给端与需求端协同发力。供给端应补齐服务领域短板,例如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需求端则需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这类群体消费倾向高、潜力大,是服务消费增长的关键。

主持人柴璐总结道,服务消费的本质是体验升级,其增长必然伴随市场活力与创新力的提升。当消费意愿与能力同步增强时,经济将迎来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