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ETF(159857)在9月18日14时15分盘中表现活跃,换手率达到8.33%,成交额突破2.07亿元。其跟踪的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成分股涨跌分化,其中科士达(002518)以1.59%的涨幅领跑,锦浪科技(300763)和TCL科技(000100)分别上涨1.22%和1.14%。值得注意的是,该ETF当日获得资金逆势增持,盘中净申购份额达4200万份,显示市场对光伏板块的信心有所回升。
从规模变化来看,截至9月17日,光伏ETF(159857)近两周规模增长1.71亿元,资金流入趋势明显。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该指数通过筛选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代表性企业,选取不超过5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旨在全面反映行业整体表现。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指数基金A类份额(代码:011102)和C类份额(代码:011103)参与布局。
行业层面,光伏产业正经历深度调整。尽管产能供需错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在政策引导下,自7月以来行业“反内卷”力度显著增强。硅料价格在7月后率先反弹,截至9月15日当周,多晶硅均价稳定在约5万元/吨;硅片价格回升至每片1.3至1.65元,企业实现微利。组件市场方面,央国企集采招标推动价格理性回升,例如华电集团8月22日开标的20GWN型双面双玻组件集采,投标均价提升至0.71元/W以上。
机构观点方面,国海证券指出,新能源作为我国优势产业,有望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2023年以来供给侧的过度竞争现象有望缓解,产业链盈利能力或逐步修复,行业新周期启动在即。自2024年下半年起,政策持续加码支持光伏行业,2025年7月3日座谈会后,企业减产控销力度加大,各环节价格持续修复;819会议后行业自律进一步深化,预计随着硅料产能整合和供给侧改革推进,各环节盈利能力将持续回升。
储能市场同样呈现积极信号。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8月国内储能系统及EPC招中标规模达25.8GW/69.4Wh,同比大幅增长521.7%和517.4%,6月至8月招标规模环比持续提升,超出市场对531抢装后需求放缓的预期。海外市场中,2025年储能订单潮持续,国内头部企业订单饱满,当前100Ah电芯订单已排至2026年2月,产线满负荷运转,难以承接新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