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货贸易通过以货换货的方式,绕过货币中介直接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正在成为企业应对现金流压力的新选择。”中国(济南)数字易货产业园负责人田汉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新型贸易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传统现金贸易中,企业常因资金周转困难陷入经营瓶颈,而易货贸易通过直接交换商品或服务,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田汉文指出,易货与现金贸易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形成互补格局。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种模式能帮助企业盘活库存、减少现金支出,甚至通过商品置换化解债务问题,其潜力被业内人士比作“下一个互联网经济”。
作为国内首个以“四大体系”为支撑的数字易货园区,中国(济南)数字易货产业园围绕标准、人才、科技、金融构建服务框架,为企业提供易货营销、采购、解债、融资等六类核心服务。通过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降低运营成本、激活闲置资产,园区已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形成初步产业集聚效应。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中国商业联合会易货贸易分会自成立以来,已制定涵盖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解债标准及“易货师”职业资格的多项行业准则。田汉文透露,全国首个易货贸易学院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落地后,园区与多所高校合作推进课程开发,并申报学历教育资质,为行业输送专业化人才。
科技与金融创新是园区发展的另一大重点。目前,园区正搭建符合国家标准的易货交易平台,通过智能匹配系统提升交易效率。在金融领域,园区与银行机构合作推出“货抵贷”“易货贷”等创新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非现金融资渠道,破解传统信贷门槛高的问题。
面向国际市场,园区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探索小商品与大宗商品联动的易货模式。通过整合海外仓、跨境结算等供应链资源,园区计划打造全球易货交易服务平台,帮助参与国缓解外汇储备压力,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田汉文强调,这种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特殊意义,能通过商品流通替代货币支付,降低贸易成本。
作为中国商业联合会重点支持的示范园区,中国(济南)数字易货产业园制定了三项发展目标:一是构建覆盖多行业的产业生态,与龙头企业共建行业易货中心;二是升级交易平台功能,强化数据安全与匹配精度;三是争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优化企业入驻环境。园区将依托济南大学城资源,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举办行业峰会提升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