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科技领域的年度盛会——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江畔拉开帷幕,全球目光聚焦于此。在这场科技与金融深度交融的盛会上,能源与科技跨界融合的新篇章正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其中,林洋能源与蚂蚁数字科技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更是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此次合作恰逢国家政策红利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明确的顶层设计。根据《意见》规划,到2027年将初步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到2030年形成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这一政策背景与当前能源行业转型需求高度契合——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快速提升,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传统能源系统“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需求。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但与此同时,全国太阳能弃电率升至6.6%,风电弃电率达5.7%,较2024年同期几乎翻倍。政策提出的“人工智能+电网”“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人工智能+新能源”三大方向,正是通过AI技术实现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诊断、虚拟电厂调控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运行体系。其中,虚拟电厂领域明确要求推动AI技术在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能力。
政策特别强调跨界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典型场景示范。这为林洋能源与蚂蚁数科的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也预示着能源科技跨界合作将成为行业趋势。
作为国内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林洋能源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产业资源。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签约运维的电站装机量突破20GW,储能系统累计交付及并网超5GWh,储备项目规模达10GWh。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能源资产数字化方面已取得突破——2025年7月携手蚂蚁数科、协鑫集团等成立“全球绿色碳链联盟”,建立境内外认证互认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平台,为新能源电站数字化开辟新路径。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跨境融资中的碳核算难题,更为能源资产上链提供了可信基础。
蚂蚁数科作为蚂蚁集团旗下科技企业,在AI大模型、区块链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其蚂蚁链(AntChain)、蚁盾(Zoloz)等创新产品已形成完整的能源解决方案体系。目前,蚂蚁数科正在追踪约1600万台新能源设备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可信存证,为能源资产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在无人化智慧场站领域,结合林洋能源的海量运营数据与蚂蚁数科的AI大模型,开发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场站智能体;在虚拟电厂领域,依托林洋能源覆盖全国的储能与新能源项目,以及蚂蚁数科的AI与区块链技术,构建跨区域、跨主体的虚拟电厂平台;在能源资产数字化领域,将光伏电站、储能系统等资产上链,实现数字化确权与交易。
为应对市场变化,林洋能源正从传统新能源项目开发向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公司自主研发的“林洋光伏运维智慧云平台”,融合AI算法、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已实现运维数字化与诊断智能化。在电力交易领域,其开发的辅助决策系统采用云端灵活架构,电价预测准确率达行业领先水平,可提升交易决策效率超40%。
2025年上半年,林洋能源的合作版图持续扩张,已与多家央国企及华为数字能源、TÜV南德意志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截至6月底,公司持有各类新能源电站超1.3GW,以“开发+EPC+运维”模式推进业务。同时,签约运维的电站装机量突破20GW,服务区域向西北部扩展,涵盖风、光、储电站的智能化运维、技改优化等服务。在绿电交易领域,公司代交易的安徽省光伏电站、风电场站结算均价较燃煤标杆电价溢价明显,江苏省绿电场站也实现一定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