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饮行业因“预制菜”话题再掀波澜。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公开批评西贝餐饮使用预制菜且未明确标注,引发双方隔空交锋,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
事件起因于罗永浩9月10日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动态。他称,当天与同事在西贝就餐时发现,餐厅提供的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偏高,直言“实在是太恶心了”。他同时呼吁,国家应尽快立法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
针对这一言论,西贝餐饮迅速作出回应。当晚,西贝在中粮祥云小镇店召开媒体沟通会,创始人贾国龙在会上态度强硬地表示:“一定会起诉,我们只能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他强调,根据国家对预制菜的严格定义,西贝的菜品均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贾国龙进一步解释称,西贝在北京平谷设有中央厨房,主要进行食材的预处理工作,如将毛菜清洗为净菜,或对生制食材进行冷冻、冷藏处理,再通过相应方式配送至门店。这些环节均不符合预制菜“预先制作成熟、经包装冷冻后加热即食”的标准。他特别指出,西贝曾推出过预制菜产品“功夫菜”,但该业务已停止,与当前门店餐品无关。
对于罗永浩的批评,贾国龙认为其表述不仅令人不适,更对西贝的商誉和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他表示,西贝将继续专注自身经营,同时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事实上,这并非罗永浩首次就预制菜问题发声。去年11月,他曾在微博发文称:“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卖预制菜且不注明的,本质就是欺骗。”他指出,即使菜品宣传“安全美味”,若未明确标注,仍构成对消费者的误导。
而西贝方面也曾公开回应过类似质疑。去年8月,西贝合伙人樊大卫通过视频记录北京华贸店(商场店)的菜品制作过程,结果显示,除馒头和黄馍馍由中央工厂配送外,其余菜品均从凉菜到热菜、大菜、主菜全部明档现场制作。
此次争议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部分消费者表示,西贝的菜品适合孩子食用,但若确实大量使用预制菜,则可能影响就餐选择。也有观点认为,餐饮企业应明确标注菜品制作方式,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