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随波逐流时,逆流而上或许能开辟新天地。”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的这句话,正成为当下实体零售从业者的生存指南。近期,《零售圈》走访发现,线下零售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街道两旁的店铺纷纷挂出转租告示,曾经热闹的商圈如今只剩空荡货架,实体店主们普遍面临成本攀升与利润萎缩的双重挤压。
“100元销售额里,99元都要用来支付房租和各项成本。”某潮流男装品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线下门店已因持续亏损被迫关闭。据调研,房租、人力、原材料等固定成本年均上涨15%以上,叠加物流、水电等隐性支出,导致多数实体店净利润率不足5%。更严峻的是,同质化竞争迫使商家频繁发起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形成“客流增加但利润下滑”的怪圈。
部分商家试图通过布局电商、社区团购等线上渠道突围,却遭遇新的困境。深圳某化妆品经销商老林曾尝试在直播平台开店,但高昂的投流费用与复杂的运营规则让他望而却步。转战得物平台后,情况发生戏剧性转变:入驻首月即实现1100万元销售额,团队仅配备1名运营人员,且未投入任何推广费用。“这里不需要烧钱买流量,优质商品自然会被推荐。”老林的经历印证了得物平台“轻运营、高回报”的独特模式。
这种模式正吸引越来越多商家入驻。数据显示,近半年得物平台新商家数量增长324%,动销商家数同比提升294%。以Bipolar品牌为例,其通过得物实现从线下关店潮到线上年销1.5亿元的逆袭:2022年销售额800万元,2023年突破2000万元,2024年预计达5000万元。海澜之家则通过“父亲节礼盒”营销在得物创下单月9000万元的纪录,今年父亲节活动期间GMV首次破亿,登顶男装类目榜首。
得物的成功密码在于其“三低”运营体系:低运营成本、低流量成本、低退货率。平台采用半托管模式,商家无需负责店铺装修、客服等环节,仅需专注供货与发货。某7人小家电团队在得物创下年销1.2亿元的纪录,负责人老段感慨:“在其他平台需要十几人完成的销量,这里连客服都不需要。”流量分配机制方面,得物90%订单来自自然搜索与社区内容,优质商品可凭自身价值获得曝光,避免烧钱投流。
在退货率控制上,得物通过“先鉴别后发货”机制将综合退货率压至10%以下,远低于行业50%的平均水平。某3C数码经销商入驻首季度即实现400万元GMV,其负责人表示:“年轻用户信任得物的正品保障,会主动搜索心仪商品下单。”这种信任机制不仅降低售后成本,更帮助商家稳定库存与现金流。
平台政策扶持进一步放大优势。得物推出百亿流量补贴、10亿费率减免及5亿营销返现计划,覆盖运动户外、美妆个护等30余个品类。某运动品牌通过投流费用全额返还政策,综合成本下降30%,销量迅速登顶类目榜。蓝海赛道方面,平台新增32条十亿级细分市场,从燕窝到轻饮酒,从数码配件到潮玩手办,机会持续涌现。杜康小酒杯日曝光超12万次,MOJI鸡尾酒2天售罄3000支,燕窝品类年销超5000万元且竞争者仅5家。
“礼赠经济”成为得物独特的增长引擎。平台用户强“悦人”心智推动礼盒装、限定款商品热销,韩束男士礼盒情人节期间订单激增1000%,德芙独家礼盒首日销量破6.8万单。这种消费场景不仅提升客单价,更延长爆品生命周期——在得物,一个爆款可畅销2-3年,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目前,得物平台已形成运动户外、美妆个护、鞋服箱包等30余个高增长品类,品质好货持续涌现。平台正面向品牌商、经销商、渠道商开放百亿流量补贴与新商定向扶持计划,已有商家获得百万级返现。对于手握优质货源的商家而言,这或许是抓住年轻消费群体、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